![]() |
![]() |
![]() |
![]() |
![]() |
![]() |
![]() |
![]() |
這個專欄是特地為拍照心得所寫,為了突顯照片主題,所以特地用了黑色背景。
照片的排列也沒有採時間順序,因為希望每張都能用個別的心情來看待。
喜歡用「新手試拍」來為照片做註解。拍不好可當解套的推託之詞;覺得棒又可收「這是新手嗎…?」之效,可謂一石二鳥之計矣。
新手的鏡頭就兩隻,一是約萬把塊的SIGMA 18-200mm F3.5-6.3 DC;一是八千元左右的Nikon AF 50mm F1.4D。
SIGMA 18-200mm 這隻入門旅遊鏡,由於焦段方便﹙廣角到11倍變焦﹚,重量輕巧﹙405克﹚,所以使用起來非常順手。但光圈不夠用,光線不足情況下很容易有手震模糊產生。(返台後爬文,只要調高iso即可…不過會產生雜訊而犧牲畫質。腳架雖然帶了,一樣是懶惰嫌重極少用到。)
N家的大光圈鏡AF 50mm F1.4D雖然拍來犀利,但無法變焦之下,只能靠腳前進後退來取景…再加上此次旅遊地盡是以海、砂為多,新手換鏡頭時怕入塵的情況,自然無法避免。
其實「拍照」這回事,原不是我生命中該出現的興趣。因為小時候的觀念「愛拍照的人都是怪人」:背負著一堆重重的機俬,孤獨的在叢林山野間流浪…回家後還要躲在暗房內泡藥劑。
但現在我明白了,能從一個小小的觀景窗中,捕捉比肉眼看到還美麗的世界,彷彿在短短時間裡創作出一幅名畫,這大概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了。
↑「打盹兒」
能這麼近拍無尾熊,真是令人開心的事!彷彿到了水蜜桃或甜柿等高級水果產地,可以任你吃個爽。
唉,真不愧是產地,連睡覺也會面對著我們。在光源充足的情況下,用200mm 的長焦距,也不用擔心模糊。
鏡頭 S 18-200mm//焦距200mm//光圈f 6.3//快門1/80 s//auto模式//白平衡 自動
↑「水裡怎會有另一個世界啊?」
澳洲的好環境,帶出了海天一色,也道出了花枝招展遊艇們的自戀。
這是在凱悅飯店附近的遊艇碼頭所拍,會裁成這種寬畫面,是因為原圖有不少雜亂的元素入鏡。經過裁減後,就可以呈現乾淨的倒影了。
鏡頭 S 18-200mm//焦距200mm//光圈f 3.5//快門 1/250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陸上戲浪」
如果說只能選一張照片來代表這一次的飛腳,我會毫不考慮選這張。
DC(數位相機)時代後製的習慣,到了DSLR已能大幅減少修改;而這一張正是完全沒動任何設定的(自得)作品。
由於陽光強烈與沙子反射的關係,使得湛藍的天空與金黃的沙海分外顯眼。
畫面主題人物手拿滑板,因為腳陷入沙裡而需大步走,卻意外地呈現了一股勇者再出發的氣勢。
鏡頭 S 18-200mm//焦距18mm//光圈f 11//快門 1/80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要洗頭嗎?」
就在離開海豚島前夕等船的空檔時,空無一人的碼頭上,駐足了這群碧眼的外國人。牠們也不管我愈走愈近,一下大聲喧嘩一下抓癢;害我看了後想帶他們去洗個頭。
同樣這個場景大概拍了二十張,D50的5點對焦在不同「人」身上,倒也各異其趣。
鏡頭 S 18-200mm//焦距55mm//光圈f 5.6//快門 1/125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供奉」
新手害怕入塵,換鏡頭的時機不多,而這剛好換成50/1.4這顆。很慶幸抓到這個時機,也因為不怕人,我才能以近距離,讓為數頗多的彩客入鏡。對焦點是最右邊那隻鸚鵡,大光圈之下得到漂亮的淺景深。
鏡頭 N 50/f1.4//焦距50mm//光圈f 2.5//快門 1/640 s//M模式//白平衡 多雲
↑「等待歡愉前的沉靜」
地點是不知名的鄉間小鎮。不算長的街道上,並列著一家家各具風格的藝品店;一隻彩繪鮮豔的舊木馬,正等著伯樂來帶牠回家,而能再次快樂的搖擺。
鏡頭 S 18-200mm//焦距34mm//光圈f 8//快門 1/160 s//M模式//白平衡 多雲
↑「大人的世界」
不怕入塵的危險,我決定在原住民舞蹈未開始前,換上50/1.4這隻鏡頭。
小女孩看節目時似懂非懂的疑惑神情,與大人們忙著拍照的情形,成了有趣的對比。
鏡頭 N 50/f1.4//焦距50mm//光圈f 2//快門 1/2000 s//M模式//白平衡 多雲
↑「小憩」
在昆士蘭與新藍威爾斯兩省交界處的黃金海岸,我發現了這位像是剛慢跑完的先生。端著茶杯望著遠處,讓喜歡以長凳加背影為入鏡主題的我欣喜不已。藍色部分在構圖的上方三分之ㄧ處,與綠色元素的混合,更有熱帶海洋的味道。
鏡頭 S 18-200mm//焦距200mm//光圈f 6.3//快門 1/160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鮮醡」
其實木桶內是空的,主角只是擺個姿勢罷了。綠色的葡萄樹,紅色襯衫與金黃的釀酒桶,使得顏色看來頗為討喜。
照片裁切的工作很划得來,一張空白太多,或是主題雜亂的普通照片,往往經這麼一裁,使得主題明顯的躍出。
鏡頭 S 18-200mm//焦距34mm//光圈f 6.3//快門 1/32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主人…」
身為有錢人家的寵物,乖巧間又帶著些許焦慮;因為女主人剛從遊艇下來,順便到泳池旁的淋浴間盥洗。而牠,就在外頭中心的等待著。
白沙、綠草、紅磚,剛好像是切蛋糕一樣,把畫面劃成三大塊。
鏡頭 S 18-200mm//焦距22mm//光圈f 4//快門 1/160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雨後」
同樣景點下車時飄著雨,拍出來就有些不滿意。還好逛了一圈後,雨歇息了,才得到這張照片的色調。在布里斯本的夏季,氣象報告常會說「SHOWER」,意思就和淋浴般一陣陣。雖然有時懊惱,但也褪去不少暑氣。
鏡頭 S 18-200mm//焦距31mm//光圈f 4.5//快門 1/64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流星雨天使」
名字取的好聽,但其實只是購物中心的青銅雕像。背後三條斜線是手扶梯的扶手;可惜散景不夠,不然感覺應該會好些。
鏡頭 S 18-200mm//焦距55mm//光圈f 5.3//快門 1/3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睜大眼」
黃蝴蝶、紫小花,豐富的生態正是萊明頓國家公園山間迷人之處。蝶翼上的欺敵假眼,除了可以恫嚇撂食者外,萬一真的被攻擊了「翅膀上的頭部」,也能將傷害降低一些。
雖然拿這支鏡頭當微距有點勉強,不過臨時需要用到時,湊合著用倒也尚可。原圖經裁切。
鏡頭 S 18-200mm//焦距135mm//光圈f 6//快門 1/3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叢林午茶」
舖上褪色的桌巾,擺上蜂蜜、果醬,雖然沒有骨磁茶杯,但彩色的塑膠杯更能道出「野餐」的主題。故意把焦點放在舊舊的鐵罐上,山野間的極簡風,於是蔓延。
鏡頭 S 18-200mm//焦距55mm//光圈f 5.3//快門 1/20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山水畫鳥」
雨後打鳥,能得到尚稱清晰的鳥照,是用了腳架?還是途中買了防手震的小黑5*?
不,我的功夫還沒到家,唯一的答案就是——鳥離我很近!除了等我從背包拿出相機外,還有不怕人的膽子,繼續享用牠的花蜜餐。
謝謝老天爺,賞我這隻美麗又好心腸的小鳥!
* NIKON的大光圈望遠變焦銘鏡,AF-S VR NIKKOR ED 70-200mm F2.8G (I F)。要價約5萬台幣。
鏡頭 S 18-200mm//焦距155mm//光圈f 6//快門 1/6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分享」
主角的頭只拍一半,是我常被唸的一個通病。往往在搶拍或專注於主角表情時,就把她的頭頂給忘了入鏡。原圖採用搶快的連拍方式,所以除了構圖不盡理想外,跑焦的情況也不免產生;這是當中挑出狀況比較佳的一張。
觀察野生鸚鵡停在人們頭上時,每個人的表情其實是差不多的。既喜悅於野生鳥兒們對妳的信任,又恐懼會不會在頭上 方便,或抓住假髮飛去…
鏡頭 S 18-200mm//焦距78mm//光圈f 5.6//快門 1/6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要開飯了嗎?」
在等待餵食前,野生的塘鵝在沙灘上踱步。由於陽光夠強,所以海豚島這個地方,可以拍到頗有成就感的照片。我抓到弧狀金色沙灘的延伸,恰好與藍海成為對比。
鏡頭 S 18-200mm//焦距40mm//光圈f 4.8//快門 1/250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人間記得初相遇」
布里斯本有為數不少的日本人,在我們這幾天行程中,不管到哪都一樣。這裡是黃金海岸的一處沙灘,年輕的日本人來到這裡,就像我們到墾丁一樣眾多。照片中吃著東西的女生,歪著身軀翹起腳的男生,正聊些什麼呢?連海鷗也很有興趣哪!(其實是期待能討賞給吃的)
鏡頭 S 18-200mm//焦距78mm//光圈f 16//快門 1/25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骨子裡是魚」
和上一張在相同地點。無巧不成書地,海鷗這個角度的影子,就像條魚一樣;也許是心裡的投射吧?原圖經裁切。
Silver Gull 銀背海鷗,在動畫「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中文配音版中,將“Mine”的叫聲翻譯成「我的」,其實是完全以音蓋全,而造成趣味大減。其實在襖洲話裡,相同的英文發音原意是「朋友」或「老兄」才對。
鏡頭 S 18-200mm//焦距135mm//光圈f 16//快門 1/32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清晨的嘲雜」
在歐蕾麗山莊的早晨,有不少近在咫尺的野生動物可以拍。只是當時雨陣陣來,壞了不少興致。
這些紅藍顏色的野生鸚鵡,就停在旅館門前的白色木欄上…應該任何鏡頭都可以照出滿意的作品吧?
鏡頭 S 18-200mm//焦距95mm//光圈f 6.3//快門 1/20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展笑顏的假期」
就在排隊離開海豚島時,活潑好動的三個男孩在欄杆跳上跳下。其實一開始吸引我的,是他們爸爸手中的相片,竟然有12張!
﹙海豚島上,由員工所拍的相片一張要價15.95澳幣﹙約合台幣380元﹚。像是滑沙、餵海豚等場景都有。﹚
不同於咱們處處呵護小孩的緊張,即使看起來好像要掉到水裡了,他們的父母也不會加以制止。
鏡頭 S 18-200mm//焦距40mm//光圈f 5.6//快門 1/40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漁火初華」
在海中游泳了一陣子,回到房裡淋浴完,散步準備到餐廳吃晚飯。沙灘晚霞,海風鹽味,還有停泊在碼頭的渡輪。
鏡頭 S 18-200mm//焦距18mm//光圈f 5.6//快門 1/5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赤腳」
你是人我是鳥,你一臉惶恐我滿心歡喜。你靜如處子我動如狡兔,你行影孤單我成群結隊。
唯一相同的,就是你我都喜歡光著腳。
鏡頭 S 18-200mm//焦距116mm//光圈f 10//快門 1/80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浮塵遊子」
使用廢棄船當人工魚礁,沒有完全沒入水中的部分,成了另一個新天地。海平面下有魚藏,上頭有鳥棲。即使沒有使用偏光鏡,也能簡單的拍出湛藍。
鏡頭 S 18-200mm//焦距65mm//光圈f 16//快門 1/20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嚐青」
地上的露珠還沒乾,嚼起草來好似和著肉汁的湯包。所以任憑我亦步亦趨的接近,她也沒有壓力的繼續吃著早餐。
鏡頭 S 18-200mm//焦距200mm//光圈f 6.3//快門 1/16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蓄勢待發」
靜靜的紅色沙灘車們,等著時間一到就要人來瘋。他們會放開喉嚨,讓引擎大叫;他們會扭轉寬胎,讓海砂噴的老高。
而海鳥,似乎也等著舞會的開始。原圖經裁切。
鏡頭 S 18-200mm//焦距116mm//光圈f 8//快門 1/100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靜」
地點是凱悅飯店內的一角,時間也是早晨。原圖因為不夠出色,所以我用了PS的「水彩」濾鏡效果修圖。
孤單的椅子可以想到很多故事…會有情人纏綿,會有孩童玩耍,會有過客棲息,甚至是風雨吹拂、落葉暫歇。
鏡頭 S 18-200mm//焦距55mm//光圈f 5.3//快門 1/16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請君留步」
地點是科倫濱動物園。澳洲觀光最可愛的地方,就是能充分運用大自然而帶來歡笑。捕捉賣錢,只能讓此當下荷包滿;但取信於這些七彩訪客後,卻能引來永續經營的人潮。看一個個端著碟子的人們,臉上展露出期待的笑容…這是觀賞籠中動物後額外的紅利。
鏡頭 N 50/f1.4//焦距50mm//光圈f 3.2//快門 1/125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煙火」
偏紅的色調,拍起落葉別具一番風味;同時也把綠葉白花對比出來。雖然構不成微距鏡的犀利與細部描述,但要說起故事卻毫不遜色。
鏡頭 S 18-200mm//焦距34mm//光圈f 5//快門 1/100 s//M模式//白平衡 自動
↑「地獄天使」
如果你是天使,為什麼會拿著三叉戟?如果你是魔鬼,為何又多了一對翅膀?懊惱的是忘了帶50/1.4下車,不然散景拍起來應該會比較漂亮吧…原圖有經過裁切。
鏡頭 S 18-200mm//焦距65mm//光圈f 5.3//快門 1/25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自在」
又是一張大嘴鳥的照片。我特意留下黃色的船頂,與紅色的浮球;想在一片藍中跳出一些對比。原圖有經過裁切。
鏡頭 S 18-200mm//焦距40mm//光圈f 4.8//快門 1/250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退休後的日子」
聽話的毛毛狗就趴在腳邊,乖巧的海鷗們中央伍為準。倘若退休後能天天有陽光,想必惱人的風濕必定會識相的離去。
原圖有經過裁切。
鏡頭 S 18-200mm//焦距175mm//光圈f 16//快門 1/250 s//M模式//白平衡 陽光
請用1024*768瀏覽,檢視字型大小調整為「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