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姿堡
![]() ![]() |
→莎姿堡﹙薩爾斯堡,Salzburg﹚,salz就是鹽的意思。古時候因為鹽貴,所以可以成為勞動後的給付;這也就是英文薪水Salary的由來。最有名的名產就是岩鹽。此地是莫札特的出生地,因此一年內常有各種音樂節慶。
這是參觀鹽洞的入場劵讀卡機。
→→看起來像是穿著檢驗服的兩人,其實是礦場怕你冷,衣服弄髒或磨破褲子的貼心服務。在入坑前外套、手提袋…等多餘的東西,都一 律寄物;為的就是怕在溜滑梯時,不小心弄掉了或是意外勾到。
![]() ![]() |
↑「啊,又是參加地底洞穴的行程…」如果您跟我一樣會這麼思考,那麼這個鹽洞之旅,必定會改變這種想法。刺激的溜滑梯﹙本來是工人快速下礦坑用﹚、有趣的軌道小車、沁涼的坑內空氣…都是值得回味的地方。
這張看來像毛毛蟲呆呆的照片,由坑內自動照相機拍攝,搭乘小軌道車的情形…要價10 歐元﹙1:41﹚!
右圖則是掃描自明信片,說明了整個鹽坑之旅的經過。
→地底下仍是有國界之分的,此時踏入了德國的領土。而入場劵的收入,也須一定比例交給德國。這個本來是供採鹽的礦坑,裡頭瀰漫著舒服沁涼的空氣。
導遊說不管是接觸或吸入,對養顏美容有極大的裨助。於是一聽這個魔咒,我們就互相打起耳光,說這樣是在做敷臉的動作。
![]() ![]() |
←←在排隊入洞內時﹙有人數限制,以控制坑內溫度﹚,瞧見了這彎羊腸曲逕與身影孤獨的行人。
←斜山面,向陽坡。白羊俯首綠草間,黑羊徜徉白雲邊。
→從好玩的鹽洞出來後,驚鴻了最有奧地利風格的建築。
甭問主人安在否,山腰自有小人家。輕煙裊裊隨窯上,隱入雲間隨風玩。
![]() ![]() |
←←米拉貝爾公園內,身著傳統服裝的當地人。雖有鮪魚肚,吸氣穿皮褲;灰鬚嘴邊掛,白羽帽上插。
←不用擔心自己的照相技術,不管從哪個角度拍照,隨便能將米拉貝爾花園拍的很好;這就是這個地方的魔力!
![]() ![]() |
↑米拉貝爾花園 (Mirabellgarten)因為電影「真善美」的場景 ,高歌「多雷米」而出名;由巴洛克建築大師艾拉哈設計。右圖擷取自電影畫面。 ©Twentieth Century Fox Presents
↑米拉貝爾宮的「天使之梯」,這三個天使的動作,由左而右正是「你真的要結婚嗎?是不是頭殼有問題?」「等你想通了再往上走吧!」「請進~歡迎入婚姻之門」。…這是導遊說的,可不是我亂編。
←美麗的飛馬青銅像,聽說曾於1930被某位女士抗議「太雄偉」而閹割。所幸近年才由好心的莎茲堡市民幫牠接回去。不過這資訊是回國後,翻書才得知的…看照片好像也瞧不出來。所以您若有機會,倒是可以低頭偷窺一下;只是小心不要被誤認頭腦有問題就好。
![]() ![]() |
↑園裡另一隻漂亮的獨角馬 ,就在幾階樓梯的兩旁;沒想到也是電影裡取景的一幕。右圖擷取自電影畫面 ©Twentieth Century Fox Presents
![]() |
↑廣場中的雕像,當初是因為臀部圓潤有力的線條,而獲得攝影者青睞 ;沒想到看「真善美」時發現了這一幕,真是欣喜若狂。©Twentieth Century Fox Presents
![]() ![]() |
→這位妝畫的極為精緻的街頭藝人,靜靜佇在嘲雜的往來人潮中。只有當錢幣聲響起,才會引起她的動作。
→→主教廣場適逢節日,各種攤位於焉展開。於是我們享受了異國風的熱鬧下午。
|
↑左圖:熱鬧的市集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蜜餞糖果攤上飛舞著一隻隻的蜜蜂。所以小弟的棉花糖,週遭圍繞著嗡嗡叫。同樣貪甜,蒼蠅人人驅之唯恐不及;這其中的差別就在牠也吃屎啊。攝
↑右圖:看起來很壯觀的管狀樂器,事實上卻只有單音響。再加上兩隻英挺的大狗,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圍觀。攝
|
↑高堂邃宇的主教宮殿 ,不僅有著美輪美奐的外貌,更有著地靈人傑的神氣。當時我們在此逗留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因而感受到初抵奧地利的風土民情。
←做成黑白相片的效果,讓薩爾斯哈河與橋呈現了平靜感。
→莫札特之家(Mozarts Wonhaus)。莫札特於1773~87年在此度過,現在成為展示各種古樂器的博物館。
![]() |
![]() |
![]() |
![]() |
請用1024*768瀏覽,檢視字型大小調整為「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