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陽台一隅 飛腳記事 活水有魚 隨筆雜記 順手塗鴉 兩人關係 鶴齋論壇 鶴齋暇舖

 

哺乳類之章-P5


 

淡水魚 各種海龜與陸龜 青蛙與蟾蜍 章魚、烏賊、貝類等 鯨魚與海豚 蝦、蟹、鱟等甲殼動物 海水魚 鯊、魟等軟骨魚類 動畫卡通、漫畫、電玩類食玩轉蛋 狗和小動物等寵物 特別展示、情境、食物或其他各項 貓貓館,包括昭和貓系列 昆蟲 鳥類 蛇、鱷魚等爬蟲類動物 哺乳類動物,包括朝隈俊男先生作品 章魚、烏賊、貝類等 鯨魚與海豚
             
               
 

P1    新江ノ島水族館への誘い  1.2 日本の天然記念物  日本の動物第 6.7.8.9 弾 どうぶつ奇想天外!編 手塚治虫第1弾 大博覧会ファイナル限定チョコQ

P2   橫濱動物園  日本の動物第3.5.6.10弾 新江ノ島水族館への誘い2  日本の天然記念物  寵物動物系列第3彈  どうぶつ奇想天外!編

P2+  朝隈俊男之章— 動物の気持ち & "男子純情夢"

P3    日本の動物第7.8.11弾 どうぶつ奇想天外!編 原色鳥羽水族館 おもしろ動物編 第7弾  日本水族館立体生物図録 原色旭山動物園立体図鑑1 科博所蔵品再現モデル

P4   旭山動物園 1.3弾 海遊館 サバンナ 水族館図録2 原色海生哺乳類 ハンティングトロフィ3日本のいきもの 1 小笠原 鳥羽水族館3 日本の動物コレクション7 南極 

P4+  朝隈俊男之章— 犬の生活 &"2005春節特別節目"

P4*   朝隈俊男之章— 犬の生活2 & "正義の道"

P5    珍獣動物園1 上野フィギュアみやげ 東山動植物園  真・世界動物誌ⅠII

 

 海洋堂  珍獣動物園  寺岡邦明  アルパカ 精緻度★★★★ 塗裝度★★★☆ アルパカ 立ち 座り

學名Vicugna pacos、英語:Alpaca,又名駝羊,又名草馬,屬偶蹄目駱駝科,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在高原生活,世界現有羊駝約300萬隻左右,約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祕魯及智利的高原上,其餘分布於澳洲的維多利亞州以及新南威爾斯州。
因為亞洲大中華地區並非羊駝的原產地,許多人是經由草泥馬的網路文化才認識這種動物,以「草泥馬」作為這種動物的名稱。新聞媒體也常以草泥馬作為這種動物的名稱。
羊駝被人工馴養超過6000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印加帝國早期。在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之前,羊駝和牠們的表親大羊駝在南美洲是僅有的被馴化的牲畜,是安地斯文明整體的一部分也是其文明生活方式的體現。羊駝可用於提供食物、燃料、衣物和運輸畜力。在西班牙占領印加後,許多羊駝、大羊駝和印第安人一樣滅亡了,但在居住條件不合適人類的阿爾蒂普拉諾高原(Altiplano),這個物種倖存了下來。
如今羊駝數量超過了三百萬,但在南美洲以外,生存量則非常小(約4萬)。羊駝是高度群居的動物,容易飼養和照看。羊駝的外表看起來很有趣,使得許多觀光牧場飼養著牠們。牠們主要通過身體姿勢和柔和的哼唱聲進行交流。一般來說大羊駝的重量範圍大約在100-200kg,而羊駝大約是70-90kg。
羊駝的皮毛可作為羊毛的更高檔替代品。在20-21世紀之交,羊駝毛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走俏。
在澳大利亞已經開始飼養羊駝,以皮毛獲取更高的所得。相同面積的毛皮製品,綿羊需要八張毛皮,那麼羊駝就需要十六張毛皮。因此價格居高不下。
2014年底,中國媒體報導「哈佛學生創業賣羊駝」新聞。來自哈佛大學的三位中國留學生把羊駝肉和毛紡製品做成羊年春節禮盒,測試中國的市場反應。


呼呼,看來一身蓬蓬毛如抱枕玩偶的羊駝,真的是動物界中的可愛明星,才會在同一彈中以不同的動作出現兩次。由於站與坐這兩隻實在酷似,只能說這是「稍有誠意的異色版」而已。
以白色為基本色調的本尊,卻能在塗裝上有著不俗的表現;這要歸功於打上陰影與刷上漸層的工法。如果坐姿能不要如雕像般的正襟危坐,那就更讓人滿意了。

ka009ka非常迷戀「羊駝毛」這三個字的魅力,總覺得掛上這幾個字的織品就是無比高級。前陣子頗為流行的羊毛氈動物,就買了幾顆羊駝毛線球來試試。在無限扎針的過程中,毛理的觸感實在是非常舒服。只是沒啥耐心與技術欠佳,做了個掉眼睛的小熊頭後就先擱在一旁了@@

 

今天(2017'12'17)台灣算是溫度很低的一天,是不是聽到「羊駝毛」會更有暖烘烘的感覺?

 

↑攝於新竹,綠世界。

 

 海洋堂  珍獣動物園  管谷中 水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カピバラ

水豚(學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是水豚屬下僅存的兩種生物之一。它是一種半水棲的食草動物,也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嚙齒類動物。原產於南美洲智利以外的稀樹草原和叢林中。
水豚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最大的水豚群數量可達100頭,但一般在10至20頭之間。雖然因其肉及毛皮有利用價值而遭到捕獵,但該物種依然無危。其種加詞hydrochaeris和屬名一樣,都是來自希臘語ὕδωρ(hydor :水)和χοίρος(choiros:豬)
其足部有蹼,可協助游泳,尾巴已經退化,只剩下一點點痕跡。水豚的後腿比前腿稍長,分別有三趾和四趾。
食草動物,主要以草、水生植物、樹皮和果實為食。水豚十分挑食,常常只吃一種而分毫不動其周邊的其他植物。但是旱季因為食物減少,其食譜便會擴大。所以相對主要吃草的雨季,旱季也會食用蘆葦。其下頜不能垂直移動,因此只能前後咀嚼。水豚也會食糞,牠們會吃掉自己的排泄物以維持腸道菌群的數量,保證正常消化纖維素,並再次吸收營養。此外也懂得反芻。和其他的齧齒動物一樣,水豚的門齒會不斷增長以抵消食草導致的磨損。實際上牠們的頰齒也會不停增長。與其近親天竺鼠一樣,自身不能合成維他命C,因此很容易由齒齦病而誘發壞血病。

野生水豚的預期壽命在8至10年之間,但因為是許多肉食動物的食物來源,平均壽命實際低於四年。牠是南美洲綠森蚺和美洲豹最偏愛的食物之一。
水豚曾經是人類大肆捕獵的對象。因為水豚的毛皮柔順而且防水,帶著點狀斑紋,是上等的毛皮品種,可用於製作衣物、皮包、皮帶、皮靴、莫卡辛鞋(Moccasin)等。雖然一些地區的人認為其肉不可食用,但是也有人確實將其當做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在以委內瑞拉為主的地區,大齋節和聖週時雖然應該齋戒,但是當地的天主教會會特別允許人們食用水豚肉。水豚脂油被認為有治療哮喘的功效,因此也有為其脂肪而捕殺水豚;有的水豚是因為與家畜出現競爭而遭人類獵殺。不過也有的地方會專門放養水豚以保護生態。現今南美洲一些地區大規模飼養水豚,以滿足皮毛、肉食等需求,但野生的捕獵仍在繼續。

(以上整理自 維基百科)

 

因為「在露天風呂泡湯時,會顯露幸福洋溢的表情」而讓牠成為日本老少咸宜的動物明星。作品的表現中規中矩,相對也較無亮點;如果能在表情或動作上多些變化就更好了。

 

↑攝於台南,頑皮世界。

 

 海洋堂  珍獣動物園  山本聖士  裸鼴鼠 精緻度★★★☆ 塗裝度★★★☆ ハダカデバネズミ

「光溜溜與大暴牙」的奇怪生物再度出現在動物蛋玩上,這次多了可動的上頷,讓把玩的樂趣更上一層。對於這種無毛的粉紅色小鼠,重點表達就在於輕軟的皮皺摺,但又要適度的表現下垂的重力感。

如果您想多認識這種怪奇的可愛生物,可以參考第四頁那隻奇譚草原隱藏版的說明。

 

 奇譚クラブ  日本のいきもの 03  KOW  日本髭羚 精緻度★★★★☆ 塗裝度★★★★☆ ニホンカモシカ

體高約68∼7公分,體重30∼5公斤,棲息於本州、四国、九州的山岳地帶。以樹木的葉與芽、草等為食,有反芻的行為,眼下的腺體可分泌讓雄羚標註地盤的味道。
公母皆有角,4~8月間會產下一隻仔羚,和媽媽起度過10個月後獨立。日本固有種,曾因毛皮、角、肉而遭到人類獵殺。1955年以指定的特別天然記念物而受保護;但也由於保育而增加了數量,卻又造成過度增加的森林破壞。(這是以人類眼光來看這件事)

本作和同系列的熊老大有著相同的塗裝水準,沉穩卻又不至於呆版。仔細看著牠時,彷彿可以感受到日本高山的氣息。

 

       灰熊吃魚 精緻度★★★★ 塗裝度★★★★  

市面少見的灰熊捕魚扭自北海道,雖然體積甚小但精緻與塗裝皆不差。可惜沒有考慮配重或是加個底座而讓她無法站立。

 

 海洋堂 上野フィギュアみやげ  松村 しのぶ  (吃竹筍的)大貓熊 精緻度★★★★★ 塗裝度★★★★☆ ジャイアントパンダ

要說上野這一彈裡最讓人驚喜的,莫過於這隻貓熊了。因為開蛋後發現牠的關節鋪著一小片塑膠袋,才知道這小小扭蛋有著頭、身、四肢共6個部分可動;這簡直是自家可動膠動物系列的迷你版!雖然貓熊是熟面孔,但看看動物蛋玩界裡,有這種設計的真的無人出乎其右…,再加上拿著一塊咬了幾口的竹筍,這些因素讓牠成了本彈必收的大大推薦款。
照片中的草皮購自小哈代購群,和這隻大貓熊與藍天白雲真是絕配!

 

 海洋堂 東山動植物園 カプセル・ズー  樹山  雪豹 精緻度★★★☆ 塗裝度★★★★ ユキヒョウ

學名Panthera uncia,在中國也被稱為艾葉豹、荷葉豹、草豹、伊爾畢斯(西部少數民族),有「雪山之王」之美稱,由於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棲息於亞洲中部山區,中國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其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相對長而粗大的尾巴是與其他相似物種區分的明顯特徵。
牠們敏感、機警、喜歡獨行、夜間活動、遠離人跡和高海拔的生活特性,使其行為特徵難以為人所知。到目前為止,人類對雪豹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因其處於高原生態食物鏈的頂端,雪豹亦被人們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由於非法捕獵等多種人為因素,雪豹的數量正急劇減少,現已成為瀕危物種。在中國,雪豹的數量甚至少於大熊貓。「只見雪豹皮,不見雪豹」是1990年代,美國博物學家喬治·夏勒博士的痛心吶喊。與此同時,對雪豹的一系列研究和保護工作也正在進行。2012年6月,青海三江源地區首次拍攝到雪豹影像,引發了較大關注。

雪豹在大型貓科動物中屬於中等體型,大小似豹,頭比豹小。其平均體重在30到50公斤,最重75公斤,體長100到130公分。牠們有許多在寒冷的山區生長的生物特徵:身體粗壯、毛厚、耳小,這些特徵都有助於減少身體熱量散發。雪豹的虹膜呈黃綠色,強光照射下會縮為圓狀。雪豹也有著大且披毛的足部,前足5趾,後足4趾,前足比後足寬大。大腳的作用有如雪地靴,可以分散體重在雪地上的壓力,不會在鬆軟的積雪上陷得太深,有助於在雪地行走。腳掌的毛除了可以增加在陡峭或不穩定雪面的摩擦力之外,還能減少從腳掌散失的體熱。趾端具尖銳的角質化硬爪。

皮毛為灰白色,耳朵的背面為灰白色,邊緣為黑色。鼻子尖端為肉色或黑褐色。上唇白色,略帶灰褐色,具黑色的小斑點和短條紋,唇邊的鬍鬚顏色黑白相間。其頸下、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及尾巴下部均為白色,皮毛上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從雪豹的背部開始,沿脊背有三條由黑斑形成的線紋直至尾巴的根部,後面的黑環邊較寬而大,至尾巴端最為明顯,如同植物葉子,所以有「艾葉豹」的俗稱。
雪豹相對長而粗大的尾巴(約為體長的3/4)成為與其他相似物種區分的明顯特徵。這條長尾巴長滿濃密蓬鬆的毛,分布有斑紋,尾尖能繞成圓形花結,堅硬時如同鋼鞭怒豎。有的個體由於尾巴過於粗大,養成了盤尾的習慣,形成一個捲曲的圓圈。除了在山地環境攀爬斜坡和快速奔跑的時候幫助雪豹來保持平衡外,在寒冷的環境中,這條尾巴也可以在他睡覺時蓋住口鼻保溫。同時,雪豹的鼻腔較大,亦是為了使吸入的冷空氣溫暖。

雪豹在生物分類學上的定位,曾經為單獨的一個屬——雪豹屬(Uncia),其學名為「Uncia uncia」。主要理由是其舌骨基本骨化,而豹屬動物的舌骨中部為韌帶性軟骨。因此,雪豹不能像其他大型貓科動物一樣發出低沉、強烈的吼叫,而只能嘶嚎。同時,雪豹與虎、豹等動物很難進行雜交,且沒有產生過雜交種,而獅、虎、豹、美洲豹之間能夠進行雜交,並有過雜交種的記錄。從而有文獻認為應將雪豹看作是大型貓(獅、虎、豹等)與小型貓(金貓、豹貓等)的一個過渡型,單列為一個屬較為合適。目前,《世界哺乳動物物種》第三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和《中國動物志》均使用該種名。然而最近的分子生物研究顯示這個物種應為豹屬的一個亞屬,同時種名應為「Panthera uncia」。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使用這一種名

雪豹據稱有兩個亞種。在《世界哺乳動物手冊》上,其亞種名分別為「U. u. uncia」和「U. u. uncioides」。前者分布於中亞及東北方的蒙古和俄羅斯,後者分布於中國西部地區和喜馬拉雅山。但這一點並沒有被廣泛認可。

雪豹的頭骨與豹相似,但略短於豹。腦顱較寬而近乎圓形,腦室較大。顴弓發達,鼻骨短而闊,吻部、額骨和眶間距亦寬。上頜骨額突出部超過鼻骨的額突部。人字嵴、矢狀嵴特別隆起,骨縫癒合緊密。鼓室不甚發達,聽泡較平低。下頜骨厚實、底緣平直。
雪豹由於居於高原山區,故具有高度發達的分配血液、調節呼吸等機能,對氧氣變化很敏感。它的紅血球直徑很小,約為5.5微米*(4.73-6.15微米),紅血球蛋白高度集中。

*1公尺的一百萬分之一(10-6,此即為「微」的字義,符號為µm)。

雪豹是中亞和南亞山地的特產,分部為斑狀分布,常棲於海拔2500-5000公尺的高原地區。分布面積廣達123萬平方公里,跨越中亞的12個國家,歷史上也曾在緬甸有分布。但在2005年5月3日,在新疆吐魯番的戈壁上發現一具雪豹屍體。離現場最近的卡恰克村海拔為-63公尺。關於這隻雪豹的來歷眾說紛紜,尚無定論。
雪豹為高原地區的岩棲動物。主要生境為高山裸岩、高山草甸、高山灌叢和山地針葉林緣四種類型,從不進入森林之中。雪豹夏季居住在海拔5000公尺左右的的高山草甸空曠地帶活動,夏季可在3000-6000公尺的高山上見到,冬季多隨著食物的遷徙而下降至2000-3500公尺。但有的雪豹在冬季仍生活在5000公尺的高山上。在珠穆朗瑪峰北坡考察時,曾在海拔5300公尺的高山營地的附近見到過一隻雪豹。雪豹並非全部都生活在海拔高的地方或是高山上,內蒙古包頭以西約100公里的烏拉山(最高峰僅2185公尺)一帶的雪豹常年是在1000公尺左右環境中生活。也有居住在600-1500公尺高的草原地帶。多棲居在空曠多岩石的地方,常在永久冰雪高山裸岩和寒漠帶活動。由於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很少到林叢或灌木林中,雖然曾在蘆葦叢中捕獲到一隻雪豹,但這是極個別現象。牠們有固定的巢穴,設在岩洞中或亂石凹、石縫裡,白天常在巢穴中睡眠休息。有時也可在灌木林、碎石地上發現雪豹臨時休息的地方。雪豹十分念窩,除非洞塌水淹,否則不會挪窩。

雪豹為夜行性,晝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黃昏為捕食、活動的高峰。其行動敏捷機警,動作非常靈活,善於跳躍。3-4m的高崖可縱身而下,據說最多有一躍跳過15m寬的山澗的記錄。行走時爪不伸開,梅花狀的腳掌非常漂亮且獨特,行走時步幅在1公尺以內,跑動時步幅達到1.6公尺。而在白天,雪豹很少出來,有時會躺在高山裸岩上曬太陽。其上下山有一定的路線,喜走山脊和溪谷,經常沿著踩出的小逕行走。

雪豹性情兇猛異常,但在野外從不主動攻擊人。同時,雪豹有很強的好奇心,這點類似於大部分貓科動物。在夜晚,雪豹常在考察隊員的宿營地附近活動,但第二天早上則只見其在雪地中的爪印,不見其蹤影。
雪豹一年換一次毛,會將牠和牠的幼崽的毛收集起來壓在身下,日久月長就成了一片豹毛氈。1955年在四川省寶興縣金梵山上發現的雪豹巢窩面積約有一平方公尺,地上有15-20公分厚的氈狀毛層。傳說在冰雪之上睡這種氈猶如睡火炕,故被稱為「帶火的褥子」。然而,由於雪豹洞十分隱蔽,故此物極其稀有。

雪豹以岩羊、北山羊、盤羊等高原動物為主食,也捕食高原兔、旱獺、鼠類等小動物以及雪雞、馬雞、虹雉等鳥類,在食物缺乏時也盜食家畜、家禽。其獵食往往採取伏擊或偷襲的方法,常在野羊活動地區附近隱藏,由於其身上的花紋色彩與裸岩塊斑相似,故野羊難以辨別。待羊走近時,雪豹便一躍而起,撲倒獵物。其進食時一般先食腹部、內臟,然後再吃肌肉,最後食頭。食時用前爪抓肉,類似小貓,並以臼齒撕裂咬食。為了獵食,雪豹往往出去很遠,常按一定的路線繞行於一個地區,需要許多天才能返回。這符合其進食周期, 雪豹飽食後可以一個星期不進食。
雪豹在襲擊牧民的羊群時,總是先悄悄地潛伏在岩石峭壁的縫隙里,等牧民轉身離開時再一聲不響地實施伏擊,而且一次只獵殺一隻。雪豹也吃植物,原因尚不清楚。

雪豹多成對同居,在春季交配,由於發情期正值杜鵑花期,故有「杜鵑花開豹鬧春」的說法。其一般發情期在冬末1-3月,此時它們食欲不振,經常嘶叫相互尋找,夜間、清晨和傍晚常常發出高昂的叫聲。這種叫聲拖得很長,類似哀號,常被人誤以為是雪人(傳說中一種多毛的類人動物)的哭聲。若兩隻雄獸相遇,則必有惡鬥。雌獸發情期每次為5-7天,每天交配十餘次,每次時間均較短(數秒或十幾秒),交配姿態同虎、豹。妊娠期98-103天,於4-6月產仔,每胎通常可產2-3隻幼雪豹。母雪豹每次的生育間隔約為兩年。
剛出生的幼豹體重約300-700克,體長約24cm,尾長16-18cm,通體帶有淺玫瑰紫色,身上的黑色環斑輪廓不清、黑灰相雜,到7-9天才睜眼,10天後開始爬行。在幼豹出生的半個月內,母豹會細心哺育幼崽,很少離開。曾有野生動物拍攝者發現,當一隻幼豹被禿鷲捕殺後,為救幼豹而傷痕累累的母豹裝死吸引禿鷲啄食,待殺害其子的禿鷲接近時一口咬斷它的脖子,最終與約20隻禿鷲同歸於盡。
小雪豹一個半月後可吃一些碎肉,2個月後可隨母親外出,3、4個月後可參與捕食,約在18-22個月後離開母親,獨立生活。一旦獨立,牠們將會離開故土,長途跋涉,穿越廣袤的地帶以尋求新的棲息地。這可能有助於減少近親繁殖現象的發生。雪豹約2-3歲時性成熟。動物園中雪豹的壽命一般長達15年,雪豹在野外的壽命一般也超過10年。目前,雪豹已能完成籠養條件下的人工繁殖。

雪豹領地範圍的彈性很大,隨棲息地環境而變化。在棲息地環境較好,獵物較多處領地較小,約20-40平方公里。在獵物很少的地方,如蒙古國,雪豹的領地可擴展到1000平方公里。雪豹通過往岩石上噴射印記,用尖利的爪子刨樹幹,或者在地上刨坑的方式來標記領地。這些辦法很有效,一些膽小的動物聞到岩石上的異常氣味一般都會迅速離開。因為雄豹和雌豹的領地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重合,所以他們之間會有某種暫時的隔離帶,以保持相對的獨立。只有在雌豹到了發情期時,這種隔離帶會取消。

由於非法捕獵、棲息地縮小等多種人為因素,雪豹的數量正急劇減少,現已成為瀕危物種。
雪豹一直是人狩獵和捕殺的對象。為了獲取珍貴美麗的皮毛而獵殺雪豹,是目前該物種面臨的最大威脅。雪豹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在國際裘皮市場上,雪豹的皮毛有著極高的價格。許多國家的傳統醫學認為雪豹的骨頭可以治療筋骨疼痛、風寒濕痹等症,獵捕雪豹也為獲得豹骨入藥,虎骨供給量下降和饋贈收藏雪豹爪、牙、皮等的需要導致這種現象進一步加劇。同時,雪豹有固定的活動路線,偷獵者在其必經之路埋下鐵夾就可將其捕獲。這幾點導致了雪豹偷獵貿易的屢禁不止,加速了其種群的瀕危。

上世紀六十年代,用雪豹皮製做的成衣已在一些西方國家流行起來,人們認為擁有這樣一件昂貴的毛皮大衣可以表現他們的身份,地位與權力。當時,每年貓科類動物皮毛製品的國際交易額高達3000萬美元。其中的暴利讓不少人鋌而走險獵殺雪豹。在20世紀,雪豹盜獵的數量巨大,對雪豹種群造成了很大破壞。

20世紀70年代的一系列公約和法律對雪豹捕獵起到了遏制作用。然而30年來,雪豹製品的非法貿易仍舊存在,販賣雪豹皮的現象在尼泊爾的加德滿都,中國的新疆,西藏等地仍時有發生。到了21世紀,雪豹貿易仍在繼續。一項從2004年7月開始,歷時兩年的調查顯示,烏魯木齊市五個大型市場均有雪豹皮、骨、爪子及其製品在出售。尤其是二道橋市場和大巴扎,在這些市場裡,雪豹製品的交易幾乎天天都在進行。喀什是世界上雪豹產品主要的集散地,有世界最大雪豹黑市之稱。國際野生物種貿易研究委員會在1996年和2003年發表報告稱,在喀什的巴扎和旅遊商店裡,1996年一件大雪豹皮黑市價可以賣到4000元人民幣的高價,比較小的皮張也賣到2500元。由此可見,對雪豹貿易的打擊工作仍任重而道遠。

雪豹的棲息地被人類的各種頻繁活動分隔成為一個個孤島,呈零星斑形狀。同時,由於過度放牧使草場退化,以及大量圍欄的修建嚴重限制了有蹄類動物的採食和遷移,作為獵物的岩羊等有蹄類動物數量下降,給雪豹造成了不小的災難。

1968年到1984年,僅西寧市動物園在青海5州11縣就收購雪豹73隻。僅1982—1984年西寧動物園從天峻縣疏勒硫磺前後溝收購到21隻雪豹,多數是成體。然而,由於雪豹很難適應低海拔地區的濕度、溫度、氣壓和日照變化,所以在世界各地動物園中,能繁殖雪豹的數量很少。可以肯定,繁殖的數量遠遠少於野外捕得的數量。

由於棲息地被破壞,獵物大幅減少,雪豹沒有食物就去捕食家畜。在蒙古,2004年,雪豹賴以為生的食物野山羊因口蹄疫爆發而大批死亡,雪豹被飢餓驅使,偷襲家畜,因此被當地牧民槍殺。同時,在中國,牧業結構和牧民價值觀的改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改革開放前的集體經濟下,由於牲畜屬於集體,牧民對於損失一兩隻羊並不在意,淳樸的民風亦認為野獸吃羊是天經地義。而近年來多種所有制的發展使得牲畜與牧民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鈎,並且很多時候牲畜不屬於牧民,他們只是被老闆僱傭,這時牲畜的損失便讓牧民難以承受。對經濟利益的愈發看重和牲畜價格的上漲更使得牧民對牲畜的損失愈發重視,而另一方面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牧民野外捕獵也使得牧民覺得自己處於一種不對等地位,因為以前他們可以通過捕獵來彌補雪豹造成的損失而今則不行,於是報復雪豹的事屢有發生。

雪豹的個體總數估計只有4,080至6,590隻。具體數據見右表,其中有些數據可能是粗略的或過時的。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也有約600-700隻雪豹。
1972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雪豹確定為全球性的瀕危物種,並將其納入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單。在其2008年的評估中,仍維持這一威脅級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雪豹列為瀕危動物。在中國,雪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0世紀七十年代初,雪豹皮毛製品的國際貿易正式被禁止。1971年,國際皮毛製品貿易聯合會忠告其會員國家終止雪豹皮毛的交易活動;1975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雪豹列為附錄一物種,嚴令禁止雪豹的皮毛交易。
在中國,雪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1年,在新疆瓊台蘭河上游蘇布塔西放牧的一位牧民因夾獲一隻雪豹被捕,判刑十年。2002年,新疆自治區拜城縣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對捕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的司馬義·蘇甫爾判處有期徒刑7年,罰金2萬元,同時對盜賣雪豹的2名賣主各處罰款5000元。

雪豹偷襲牧民牲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畜欄過於簡陋。新疆的羊圈有的還不到1公尺,僅是讓羊群在晚上有個避寒的地方。西藏地區有時甚至沒有羊圈,只有幾根驅狼的旗子,雪豹極易闖入。於是保護人員幫助他們修建不易闖入的畜欄,牧人便可在夜裡安心回家。據統計,每一座新型圍欄的修築可拯救5隻雪豹的生命。
同時,「綠色賠款」也是國際上保護雪豹資源的通用做法。在俄羅斯和蒙古國,牛羊被雪豹咬死的農戶,都可以從動植物保護站那裡得到賠款,雪豹咬死每隻羊可得到15美元的賠款,咬死每頭氂牛可得到75美元的賠款。
(ka009ka覺得這是個很棒且實際的方法)

在未來的許多個世紀中,那些山峰仍然會矗立在這寂寥的風景裡,但當最後一隻雪豹在峭壁間消失時…一簇生命的火花將隨之而逝,山峰也將變成沉默的石頭。
                                                                            ― ―野生動植物生態學家喬治·夏勒,1977年

以上資料編輯自維基百科,感謝這龐大又詳實的資料。

猛獸款總是會在擬真款中造成話題與搶收,當知道系列中有這款貓科動物時,ka009ka原本有著雀躍不已的期待,但收到後卻又似乎不如預期的小失望。
本作出自海洋堂擬真系原型師較為陌生的樹山老師,雖然雪豹有做出高低差攀爬,還有美麗的招牌大尾巴與花紋;但對貓科動物蛋玩而言,感覺還是少了點什麼…
像是體型太小,臉部細節希望能再加強或兇狠些;更希望能有屈體的靈活動作。

 

 海洋堂 東山動植物園 カプセル・ズー 田熊勝夫   亞洲象(親子) 精緻度★★★★☆ 塗裝度★★★☆ アジアゾウ

亞洲象一直都是海洋堂的拿手好戲(橫濱動物園),這次又多了隻小象而讓玩家覺得物超所值。
親子間的互動感情做的棒極了,小象高舉鼻子又略帶微笑,母象回頭關愛的模樣,都讓整體構圖溫馨又豐富;因此拍了10張照片也不嫌膩。
但缺點還是存在的,同樣是分模線過於明顯,還有塗裝幾乎是一色走天下的少了漸層感。

 

 海洋堂 東山動植物園 カプセル・ズー  吉良かずや  土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ツチブタ

學名Orycteropus afer,又稱蟻熊或土豬,是管齒目土豚科土豚屬現存的唯一物種,為孑遺生物(活化石)。

僅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無蹄、有鋒利的爪,且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食,長1∼1.5公尺,如果算上尾巴可達2.2公尺。耳長,吻如豬,舌長而粘。爪強而有力,第二和第三趾以蹼狀組織相連,善掘洞。夏天產仔。穴居而晝伏夜出,以螞蟻等昆蟲為食。棲息於草原和林地,以螞蟻和白蟻為食,類似食蟻獸但不相同。

土豚科曾一度被列為貧齒目(也叫管齒類)的一個成員,該類系譜可追溯到6000萬年前。後來又被認為起源於踝節目而被歸類為有蹄總目,直到近年分子生物學的新發現,才被列入非洲獸總目下的一個目,與大象、海牛、象鼩等有親緣關係。管齒目在演化史中,是正在衰亡的一個類群,發現的化石不多,雖然土豚的眾多近親都已經滅絕,但是現存的土豚尚沒有受到威脅。
(以上整理自 維基百科)

擬真系初見面的新鮮角色,所以和雪豹一樣受大家期待。作品的外型、體態與塗裝算是中規中矩(的尋常),不知道這種動物的人可能會以為是兔子、袋鼠,甚至是犰狳。豬式鼻子頗為可愛且正面討喜,但分模線實在過於明顯。
此款土豚和同系列的亞洲象親子,有著扭蛋少見的氣泡袋包裝;這也是值得讚揚的一點。

 

 海洋堂 東山動植物園 カプセル・ズー  山本聖士  無尾熊 精緻度★★★☆ 塗裝度★★★☆ コアラ

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又名樹袋熊,香港叫樹熊,音譯考拉(英語:Koala),是澳洲的特有種有袋類動物,全世界僅分布在澳洲的東部昆士蘭省、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地區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樹林中。

關於「Koala」 是源自澳洲原住民的方言(達拉格族和歐拉族的達拉格語「gula」),意指「不喝水」。中文音譯成「考拉」或「夸剌」。
1798年一位探險家約翰·杭特在澳洲藍山首次發現,在19世紀初無尾熊遭到捕殺出口,數量由百萬隻銳減至一千多隻,於是澳洲政府立法保護。澳洲的無尾熊保護區有公立也有私立。私立的龍柏無尾熊動物園,在1970年代曾飼養過白無尾熊。

無尾熊身體長約70至80公分,成年體重8至15公斤,性情溫馴,體態憨厚,長相很像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白色,生有一對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無尾熊有尾巴,但屬尾椎殘餘,只有約3.5公分長 ,這是因為牠順的尾巴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退化成一個「座墊」,因而能長時間舒適地坐在樹上。四肢粗壯,利爪長而彎曲,爪尖利,每隻五趾分為兩排,一排為二,一排為三,善於攀樹,且多數時間待在高高的樹上,就連睡覺也不下來。以尤加利樹葉和嫩枝為食,因為無尾熊從尤加利樹葉中得到了足夠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飲水,所以當地人稱牠「Koala」,意思就是「不喝水」。這和生活環境有關,因棲地的澳大利亞森林大多是尤加利樹所組成的,使得無尾熊可取得的食物僅限於尤加利樹樹葉。由於尤加利樹樹葉十分的粗糙,纖維相當堅硬,營養極少,因此,無尾熊每天都必須不停食用並咀嚼上百萬次才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其體脂很低,需要不斷進食。
因為每天不停的咀嚼,使得無尾熊到了晚年會因為牙齒的磨損導致無法進食而餓死。為消化尤加利樹樹葉中的毒素,無尾熊的消化道達170公釐,佔整個消化系統的20%,也因為尤加利樹樹葉有毒,使無尾熊沒有爭食上的對手,剛出生的無尾熊因為沒有牙齒無法咀嚼尤加利樹樹葉,因此會吞食母親糞便直到牙齒長出來為止。
牠們是夜行動物,身體新陳代謝較慢,每日需睡眠17-20小時。清醒的時候大部分時間用來進食。非群居動物,個體之間的社交行為極少,平均每天只有15分鐘。
雌性一胎通常只有一隻幼崽,幼崽出生時僅重0.5g,會住在母親的育幼袋中,靠母親分泌的乳汁為生。雌性的乳汁分泌很少,哺乳可長達一年。但一般在六個月的時候幼體會開始向吃樹葉度過。在過渡期幼體需要食用母熊半消化的糞便。

無尾熊容易感染到數種不同的疾病,常見的兩種像是結膜炎、濕屁股,是種腎臟和泌尿系統的疾病,其他還有呼吸系統的感染、一種頭骨的疾病以及寄生蟲等等。而衣原體細菌常被認為是導致無尾熊生病的主要原因,專家們正持續地在研究牠和無尾熊族群們的關係。而可以發現的是無尾熊在人群擁擠或是食物供給量不足的地方生活時,會比較容易感染疾病。
無尾熊在生活中有幾個天敵,其中之一是澳洲犬丁哥(dingoes),當無尾熊為了要從一棵樹到另一棵而在地上行走時,不論是成年還是小無尾熊,都有可能受到澳洲犬的傷害;而小無尾熊有時則會受到老鷹(wedge-tailed eagles)及貓頭鷹的攻擊;其他像是野貓、狗以及狐狸,也都是無尾熊的天敵之一。但現在無尾熊受到人類道路、交通的影響,使得棲息地的減少,這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敵人。
無尾熊跟袋熊(Wombat)具有許多類似的特徵,因此牠們可能為近親,但仍需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以上整理自 維基百科)

無尾熊在歐美系動物玩具是常客,但在日系扭蛋卻不多見。
先說說本作的缺點,首先當然是毛理的缺乏。本尊是毛茸茸如填充玩具的布偶,但作品卻塑膠感重了點。再來是表情(應該是眼睛)缺少了無尾熊該有的慵懶,反而有種灌了5杯咖啡的好精神。
至於優點,光是做出咀嚼樹葉的模樣,就會讓玩家開心不已了;加上爛屁股式的臀部白斑,明白點出了牠的特徵。此外,左前肢細膩的二三分爪趾,更是讓ka009ka開心不已。

 

 海洋堂 東山動植物園 カプセル・ズー  松村しのぶ  西部低地大猩猩(夏巴尼) 精緻度★★★★☆ 塗裝度★★★★☆ ニシローランドゴリラ

(Gorilla gorilla gorilla)是西部大猩猩的亞種,生活於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畿內亞及加彭的山地、原始及次生樹林,並低地沼澤。牠們是動物園中常見的大猩猩,雄性西部低地大猩猩站立時高約180公分及重約204公斤,同時因背部有灰白色的毛,故又稱為銀背大猩猩。
西部低地大猩猩是草食性的,有時會吃昆蟲。牠們是群居的,族群中有一頭雄性領袖、5-7頭雌性及幼猩猩,並可能有其他的雄性。成年雄性容易患上類似心肌病的心臟病。西部低地大猩猩現時因伊波拉病毒及人類與的獵殺而成為極危物種。
 

(以上整理自 維基百科)


日本名古屋東山動植物園的銀背猩猩「夏巴尼(シャバーニ)」被稱為「史上最帥大猩猩」,英俊的外表加上充滿男子氣概的深邃眼神,吸引不少女性遊客專程前往動物園一睹英姿。而園方看準「夏巴尼」的高人氣,與咖啡品牌合作,將牠的肖像登上包裝,所得將用來支付包含自己在內共5頭猩猩的飼料費。
據《朝日新聞》報導,東山動植物園與日本品牌咖啡店「松屋咖啡本店」合作,選用大猩猩棲息地非洲產的咖啡豆「Silver Back Coffee」,再以夏巴尼帥氣的頭像做為包裝,每包販售160日圓(約45元新台幣),每販售一包就捐贈5日圓到東山動植物園,做為大猩猩的飼料費使用。

東山動植物園表示,去年整個動物園的飼料費約1.5億日圓(約4200萬新台幣),而包含夏巴尼在內的5頭猩猩則占其中約760萬日圓(約213萬新台幣),5頭猩猩每天要吃掉約60公斤的蔬菜,每日伙食費就得要2萬1千日圓(約5888新台幣)。
據悉,夏巴尼1996年在荷蘭出生的夏巴尼,於2007年轉往日本東山動植物園定居,有2個老婆跟2個小孩,去年意外在推特上爆紅後,成為不少日本女性最心儀的動物。園方也順著牠的高人氣,推出不少印有夏巴尼圖案的商品,如和菓子、餅乾、文具等100多種以上的土產,甚至推出系列寫真集,今年初還讓牠成為名古屋公務員招募動畫代言人,還為避免「夏巴尼」這個稱號被濫用,5月時向名古屋市政府登記申請為商標。

原文網址: ETtoday寵物雲  「自己的香蕉自己賺」日最MAN猩猩!接代言扛1家5口伙食

本作是松村老師領銜而出手的物種,水準自然不在話下。左手托腮與炯炯的眼神,加上盤踞於木架上的蹲姿,把大型靈長目的呆萌表露無疑。五官明確而手指歷歷,加上日本第一帥猩猩的稱號,無怪乎成為眾人爭相收藏的對象。
 

 

 海洋堂 東山動植物園 カプセル・ズー  松村しのぶ  西部低地大猩猩(夏巴尼) 精緻度★★★★☆ 塗裝度★★★★☆ ニシローランドゴリラ(胸像)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ka009ka有一樣的想法,這個胸像的神韻還頗似松村老師本人…心裡若有喜歡的造型,可以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神韻;這也算是原型師的福利吧?
 

↑以上這段文章是還未搜尋到夏巴尼之前所寫,等到GOOGLE出大猩猩寫真集時,才驚覺胸像真的和封面如出一轍!
(所以Sorry松村老師,您不像大猩猩啦XD )

 

網路上寫著夏巴尼有五大魅力:

1.深邃的五官帶著銳利的眼神而顏值高。

2.體態優美身材好,特別是緊實的屁股;而且別忘了牠幾乎是日食10公斤蔬果的素食動物。

3.表情沉著而略帶憂鬱。

4.銀背嶄露無遺。

5.雄大猩猩很少會照顧小孩,但牠卻能積極地參與其中。

不要說大猩猩,如果是人類早就是天菜了;無怪乎這麼受歡迎呀!

 

↑東山動植物園為夏巴尼出的寫真集

 

 海洋堂 東山動植物園 カプセル・ズー  本體 松本栄一郎, 建物高塔 寺岡邦明  助寶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ークレット:ズーボ

這個既像花生又像葫蘆,也有船梨精神韻的東山動植物園吉祥物,ka009ka將他翻成「助寶」。「助」是源自ZOO的發音;雖然「足」較為貼近實際發音,但個人認為「助」較具些和風。

1/49一大袋一個的變態配率,不過幸好沒有和動物一起出現(而是建築物),所以個人的必收怨念沒那麼深。( ←亂講,不就是收不到的酸民心態!?)
海洋堂官網也這麼形容:
「激レアのシークレットアイテムは動物園のイメージキャラクターのズーボ!」 (超稀有的隱藏版為動物園的想像吉祥物足寶!)
生日是2013年7月15日的助寶,是住在東山森林中的妖精。體型可變大可縮小,胸前的「&」代表聯結與溝通:無論是動物與植物、戀人同事和家人、過去與未來、日本與全世界…希望都能藉由助寶來宣揚和諧共榮的美好。
一旁的高塔稱為SKY TOWER,為紀念名古屋市100週年所建。於1989年7月開館,高214公尺,是觀賞夜景的好地方。

因為是想像中的吉祥物,所以也無從評論其精緻與塗裝度。只是把插圖給立體畫,使其富有圓滑可愛感,海洋堂原型師們果然厲害!

至於為什麼他會歸納於哺乳動物館,大概就是有手有腳,自然而然就會想像成人們的好朋友了吧…

 

(感謝網友小昭無疑地借出助寶,讓本系列能全體呈現)

 

 海洋堂  日本の動物コレクション5  琵琶湖/母なる古代湖  松村しのぶ  巢鼠 精緻度★★★★ 塗裝度★★★☆ カヤネズミ

為鼠科巢鼠屬的動物,又名萱鼠、茅鼠。學名Micromys minutus,種小名 minutus 是「小」之意。體小,長5~8公分,尾長5~9公分,體重 7∼14g。尾能纏繞;尾端上面裸露;體背棕黃或棕褐色,腹面為白色或略帶有沙黃色,壽命約1〜2年。
以昆蟲、野生植物和種子、嫩枝等為食物;夜間或晝夜活動;通常於約一公尺高草本植物及稻、麥和大豆等作物上做直徑約10公分的球型小巢,在一年生殖1-4次,每次一般產5-8仔。因為會危害稻作並偷吃家禽家畜的飼料,故被視為害獸。廣泛分布於亞洲和歐洲。台灣本島也有,常見於森林草原及草原的草灌叢。

本作充滿濃濃的萌鼠感:向上抬起的頭、緊握草桿的小爪、捲曲的鼠尾、暖色系而橘白分明的毛色,還有彷彿在嗅聞空氣的小鼻子…。所以精緻度給予高評價,但上色細節只能算是普通。

 

 タカラトミーアーツ  立体カプセル百科事典 最大生物 アマゾン編  水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カピバラ

無論是精緻或塗裝完全感覺不出來是近年的作品;從正面觀察時,你甚至看不出它是綿羊或兔子老鼠。至於水豚該有的萌感,在本作中更是完全感受不到…所以得到低分絕對是其來有自。

 

 海洋堂 WILD RUSH 真・世界動物誌Ⅰ∼アフリカサバンナ編∼  松村しのぶ  白犀牛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ロサイ

*美少女出自 カプセルQキャラクターズ けものフレンズ的「シロサイ」一款,原型師為榎木ともひで。(精緻與塗裝的評比只針對動物們,美少女並未列入)

 

 

拍完犀牛整理照片時,ka009ka決定把上方左大圖多些留白,來表達犀牛孤單的命運多舛(ㄔㄨㄢˇ)。

對不起,接下來的字眼會有些聳動。

如果有什麼事讓我以身為華人為恥,那大概就是本草綱目了。雖然它救人無數,卻也給野生動物們帶來後世無限的浩劫。
犀牛是如此,穿山甲是如此;甚至魚翅、熊膽、虎骨、虎鞭、阿膠(野生驢子皮)…都是如此,千百年來牠們遭無情屠殺的根本,很大的原因要歸咎於這本書。
以生態保育和地球子民的觀點,我,痛恨極了本草綱目。

我捫心自問,如果有一天自己罹患藥石罔效的重病,非得要這些傳說中的動物器官來救治,我仍會堅持嗎?


「是的,我不願意因為自己的苟活,需要珍稀動物換來的犧牲。」

但,如果換成是我至親最愛的那個人,在求醫無門時需要犀角需要穿山甲鱗呢?

「就算散盡家財,我也要得到珍貴的藥材。」

嗯,這正是佛說的「三毒」貪、嗔、痴。貪是貪愛五欲,其中包括了對緣份的無窮貪念。所以我說ka009ka啊,你根本就沒資格說「痛恨本草綱目」這種話,不是嗎?

話題再拉回作品上,一隻犀牛蛋玩可以讓人出現省思,這正是海洋堂與松村しのぶ老師的組合,所產生的高品質作品。
至於動物朋友則是類似盔甲賽巴,手持雙頭槍的模樣;輕鬆逗趣的造形與犀牛的沉穩形成了強烈對比。

 

 海洋堂  WILD RUSH 真・世界動物誌Ⅰ∼アフリカサバンナ編∼  松村しのぶ  藪貓 精緻度★★★★ 塗裝度★★★★ サーバル(キャット)

*美少女出自 カプセルQキャラクターズ けものフレンズ的「サーバル &  サーバル ウインクVer. (眨眼) 」一款,原型師為榎木ともひで。

 

藪音ㄙㄡˇ,原意是指密生雜草的湖澤、沼澤。
學名Leptailurus serval,是產於非洲的中型貓科動物,為藪貓屬的唯一成員。藪貓體長85公分,尾長40公分。平均壽命在12-20年。與其他貓科動物相比,體型較修長,腿長而尾短,耳朵又高又圓,距離很近。斑點有許多變種。
主要棲息地是非洲大草原,有時也出現在山地。牠們會爬樹和游泳,但很少這麽做。一般以群體為單位聚居,數量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偷獵而減少;已被列爲《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食物基本上是嚙齒類動物,但有時也捕食野兔、蹄兔、鳥類、爬行類、昆蟲、魚和蛙。還有報導稱,藪貓可能捕食體型較大的動物,例如小羚羊,但是藪貓90%的獵物體重都不超過200克。進食速度非常快。
藪貓的運動能力高強,以垂直起跳爲主,使得空中捉鳥成為其拿手功夫。主要以大大的耳朵聆聽草原上嚙齒類動物的行動(尤其是挖穴活動)。藪貓的捕獵效率很高,成功率超過50%,而一般貓科動物只有10%左右。
每胎產1-5仔,以2-3仔爲主,產仔一般利用土豚的洞穴,或者灌木地下的空地。藪貓有時被豹捕食,不過最大的威脅還是人類。由於其皮毛美麗而昂貴,有不少人爲此盜獵。現在西非和東非的藪貓數量較多,但南非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藪貓已經非常稀少而瀕臨滅絕。在很多國家,尤其是美國,藪貓被當作寵物馴養。一些具有馴養經驗的人提供的報告表明,藪貓比家貓更加聰明活潑。
此外,有一些雄性藪貓被用來與家貓雜交,以培育出新的寵物貓品種──熱帶草原貓。

(以上整理自 維基百科)

本系列讓人啟動「敗物心」的首要動物,也就是說,要不是有牠(和鯨頭鸛),只憑獅子犀牛斑馬(或大象)等擬真系常見的角色,是很難驅使敗物心的。
由松村老師操刀,水準當然還是有的…但您是大神! 當然要來個藪貓跳躍空中抓小鳥的姿態,才能滿足天天膜拜您的子民啊啊啊~

 

藪貓的動物朋友美少女有兩款,連異色塗裝都省了,直接改個眨眼模樣(ウインクVer.)就可以,實在有夠沒誠意…更何況是要價日幣500的高價蛋。

 

 海洋堂  WILD RUSH 真・世界動物誌Ⅰ∼アフリカサバンナ編∼  菅谷中  葛氏斑馬 精緻度★★★★ 塗裝度★★★☆ グラントシマウマ

又名格蘭特氏斑馬(Grant's Zebra);學名Equus quagga boehmi.
「為什麼斑馬身上有黑白條紋?」這個問題已經討論許久,包括了混淆掠食者的視力和草原上的保護色等等,而目前最新的發現是「混淆吸血蠅虻的視覺」。

科學家發現,一般的馬兒披上了黑白斑紋的織品後,竟也有相同的功效…因為這種條紋會讓視覺極佳的蠅虻類非常痛苦。

由於いきもん當家大神KOW老師已經有斑馬作品深植於玩家之心,因此後繼作品要讓人眼睛一亮實在有點難度…也許這就叫「KOW障礙」吧?

 

 海洋堂  WILD RUSH 真・世界動物誌Ⅰ∼アフリカサバンナ編∼  樹山  獅子 精緻度★★★★ 塗裝度★★★★ ライオン

陌生的原型師名字,但創造出不凡的百獸之王。
利用塗裝深淺層次帶出重點的漂亮鬃毛,毛理的方向訴說著狂風大作。圍巾模樣讓人想到守護艾倫的米卡莎*。缺點是過於明顯又多的分模線,不然分數可以更高。


*動漫「進擊的巨人」中,默默守護著男主角的最強最沉穩的女主角,日文名三笠.阿卡曼;也是ka009ka在這部動畫中最愛的角色。

 

 海洋堂

WILD RUSH 第2弾 真・世界動物誌II

-南アメリカ・アマゾン編-

 菅谷中  水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カピバラ

日本動物園的人氣角色,總愛將水豚描繪成泡溫泉而有幸福感的模樣;但事實上亞馬遜河的野生水豚幾乎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環境裡;上陸會有美洲豹,入水也會有森蚺、凱門鱷等著牠,或是水性極佳的美洲豹來掠食。

由於蛋玩界水豚出現的機率實在太高,水準也都差不多;如果選角上能把牠換角成巴西大水獺(巨獺),將會讓整個系列的生物感提高不少。

 

 海洋堂

WILD RUSH 第2弾 真・世界動物誌II

-南アメリカ・アマゾン編-

 吉良かずや  大食蟻獸 精緻度★★★★ 塗裝度★★★★ オオアリクイ

學名Myrmecophaga tridactyla,是異關節總目披毛目食蟻獸的一種,為大型的食蟲動物,和樹懶為近親。分布在中美洲與南美洲部份地區,生活在草地、落葉林和雨林地區。主要以螞蟻和白蟻為食,一天最多可食30,000隻昆蟲。
大食蟻獸在現存四種食蟻獸中體型最大的成員,體長可達 182∼217公分。雄性體重通常為 33∼41公斤,雌性則為 27∼39公斤。體毛長而堅硬,可長40公分,尾部密生長毛,頭細長,眼耳極小並吻成管狀,無齒,舌細長並能伸縮,藉以舐食蟻類、白蟻及其他昆蟲。前肢除第五指外,均具鉤爪,後肢短,五爪大小相仿。體灰白色,背面兩側有寬闊的黑色縱紋,紋的邊緣白色。大食蟻獸為獨居動物,個體之間少有互動,少數例外為雄性之間的示威、交配、以及養育後代。雌性大食蟻獸會將幼仔背在背上活動。

大食蟻獸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在許多地區面臨局部地區滅絕。所面臨的威脅包括棲息地喪失以及盜獵取得其毛皮與肉。
其頭顱長達30公分,即使和食蟻獸比起來仍然特別細長,管狀的口鼻部佔了大部分。大食蟻獸的眼睛與耳朵很小,視力不好,但嗅覺的敏感度為人類的40倍。在人工飼育的環境下可活約16年。
前後足均有五趾,其中前足有四趾帶爪,第二與第三趾上的爪子長度最長。大食蟻獸用指節著地的形式行走,類似於現今的大猩猩、黑猩猩,以及已滅絕的大地懶與爪獸,可以避免其長爪因接觸到地面而磨損。主要承受重量的第三趾,具有延長的掌指關節,可彎曲於指骨間關節。和前足不同,大食蟻獸的後足五趾上均具有短爪,為
*蹠(躑)行動物。

*蹠行,又稱跖行,指的是陸生動物在行走時跗骨、跖骨和趾骨均著地。為哺乳動物三種行走行式之一;其他包括趾行,僅有腳趾著地而腳跟或腕不接觸地面;以及蹄行,僅有腳趾指甲著地。

早期的哺乳動物,例如全齒目,多為蹠行。蹠行為哺乳動物中最原始的行走形式,趾行與蹄行在之後才演化出來。兩棲類與爬蟲類多為蹠行,鳥類則多為趾行。
蹠行動物的腳掌幾乎完全接觸地面,提供了高穩定以及高耐重的優勢,然而這也使得蹠行動物難以用很高的速度進行奔跑。
蹠行哺乳動物包括:靈長目(包括人類)、浣熊科浣熊、鼬總科的貂熊與臭鼬、囓齒目的老鼠、兔形目的兔子與刺蝟、蹄兔目、有袋類的負鼠與袋熊…等。

(以上整理自 維基百科)

作品以中規中矩的姿態來表現大食蟻獸,該有的都表達了,唯獨就是少了些鮮活與獨到之處。倘若尾上能繫個幼獸的話,想必會成為動物迷們青睞而追求的對象。
(啊啊,早在海洋堂橫濱動物園裡就由松本 榮一郎老師做過食蟻獸親子了;自己寫著寫著都忘了@@)
 

 

↑攝於新加坡動物園「River Safari」行程的大食蟻獸。

台北木柵動物園也有牠的芳影,只是一時找不到照片就是了。

 

 海洋堂

WILD RUSH 第2弾 真・世界動物誌II

-南アメリカ・アマゾン編-

 松村しのぶ  美洲豹 精緻度★★★★☆ 塗裝度★★★★☆ ジャガー

又稱美洲虎,在南美也被稱為斑點豹,也是美洲當地現存唯一一種豹屬動物。美洲豹的分布,從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向南延伸,經過中美洲的許多地區,到達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儘管美國西部目前仍生活著零星的美洲豹,但自20世紀早期開始,大多數就已從美國消失。美洲豹在《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近危物種」,其數量正在減少;棲地的喪失和破碎化是最大威脅。
美洲豹是美洲最大的貓科動物,體型僅次於老虎、獅子位列第三。這種帶斑點的貓科動物和花豹非常相似,但更大更結實。棲息於各種各樣的森林和開闊地帶,但偏愛熱帶、亞熱帶潮濕的闊葉林、沼澤和林地。善游泳,大多數時候喜歡獨居、屬於尾隨伏擊獵物的機會型捕食者,位於食物鏈頂端;在穩定生態系統與控制獵物數量(食物鏈)極其重要。牠們擁有動物界最大的咬合力,能輕易咬破龜殼,並可採用一種罕見的殺戮方式:直接咬穿獵物雙耳間的顱骨,給腦部致命一咬。
儘管圍繞美洲豹及其身體部位開展的國際貿易遭到禁止,這種貓科動物仍屢遭殺害;當牠們跟南美農場主及農民起衝突時更是難逃厄運。美洲豹的棲息地雖然減少了,卻依然廣闊。美洲豹歷史上的分布狀況,使得牠們在美洲許多文化(如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衍生的神話裡佔有獨特的地位。

(以上整理自 維基百科)


本彈的超級明星,也是動物蛋玩界罕見的角色。全身滿布的艷麗豹紋燃起玩家必收的決心,加上爽快的做出張口的舌與牙,讓這種又美又強的動物躍然於我們的收藏中。

相信每位擬真玩家心中,都有著排名第一的必收物種。ka009ka雖然幾乎是萬物都想收,但還是有「水中是蝦蟹,陸上是大貓」的下意識存在的。

 

↑到新加坡動物園的時候,很大一個吸引力是要來看美洲豹。但因為採取軌道式行船而無法逗留,根本來不及看牠躲在哪裡就錯過了;只能拍拍板子做紀念@@

 

↑幾年之後到德國柏林動物園,終於親眼目睹牠的英姿。後面的是黑化美洲豹,可觀察到其腿上仍有豹紋斑點。

 

黑豹現象是「鼠灰色基因」(agouti gene)造成,此基因能控制毛幹內黑色素的分布方式。此一現象在生活於亞洲與非洲的花豹(leopard)以及生活於南美洲的美洲豹(jaguar)身上最為常見。這種毛色是因為麥拉寧色素過多,加上動物本身有「黑化症」(melanistic)所致。
其他的野生貓科動物也會有黑化現象(melanism)—— PLOS ONE 於 2012 年進行的一份研究指出,目前為止這種現象已經在13個物種身上記錄到。但還未曾聽聞獅子或老虎身上有這種情形出現。
 

(此段整理自 國家地理網站 )

 


回鶴齋藏書首頁 到本館入口! 到本篇文章最上端 到下一間展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