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豚之章


淡水魚 各種海龜與陸龜 青蛙與蟾蜍 章魚、烏賊、貝類等 鯨魚與海豚 蝦、蟹、鱟等甲殼動物 海水魚 鯊、魟等軟骨魚類 動畫卡通、漫畫、電玩類食玩轉蛋 狗和小動物等寵物 特別展示、情境、食物或其他各項 貓貓館,包括昭和貓系列 昆蟲 鳥類 蛇、鱷魚等爬蟲類動物 哺乳類動物,包括朝隈俊男先生作品 章魚、烏賊、貝類等 鯨魚與海豚
     
               
               
 
海洋堂 巧克力動物系列 6 松村しのぶ 座頭鯨、大翅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ザトウクジラ
第三張的效果讓我有些得意,感覺是從深海拍到的感覺。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   一角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イッカク
長槍鯨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   座頭鯨、大翅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ザトウクジラ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   藍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ロナガスクジラ
 

 

海洋堂 巧克力動物系列 7 松村しのぶ 虎鯨﹙殺人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ャチ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   白色抹香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マッコウクジラ隱藏版
記得「白鯨記」的莫比敵嗎?

 

海洋堂 黒潮コメッコ第2弾 木下隆志 大翅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ザトウクジラ
因為很喜歡汪洋大海中,鯨尾破浪的感覺,所以就有了第一張合成的照片﹙增加了大海的面積﹚。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   小白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ベルーガ
海中金絲雀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   北露脊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ザトウクジラ
 

 

海洋堂 巧克力動物系列 7 松村しのぶ 貝氏喙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ツチクジラ
沒想到完成許久後,才發現最右邊那張沒做整齊…

 

海洋堂 黒潮コメッコ 田熊勝夫 瓶鼻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ハンドウイルカ
俗名大白肚仔。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   虎鯨﹙殺人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ャチ
請注意,這隻和上頭刊過的殺人鯨,是屬於不同的公司,各位可以比較看看其差異。

 

海洋堂 黒潮コメッコ第2弾 田熊勝夫 領航鯨.圓頭鯨或巨頭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マゴンドウ
收藏時最富傳奇性的一隻,請看活水有魚的刊頭。

 

 海洋堂
海洋深層水 MIU 2弾
 松村しのぶ  抹香鯨與巨魷 精緻度★★★☆ 塗裝度★★★☆ マッコウクジラ

抹香鯨與深海巨魷﹙Architeuthis clarkei﹚的殊死戰!重現了人類無法到達的1200公尺深,身長18公尺的龐然大物與10隻腳的巨魷,翻攪海水的大戰!不論是抹香鯨的頭部傷痕,巨魷腳上的吸盤,都歷歷可見。

 

 海洋堂  世界名作劇場3 香川雅彥   精緻度★★★★ 塗裝度★★★★ ナナミとティコ
「七ティコ」是日文原名…不曉得台灣有無上映過?很喜歡她的活力與動態…所以就做了個漸變的GIF圖檔;但因檔案太大而只放在網路上2天。

(後來放在鶴齋論壇的刊頭)

 

 海洋堂  手塚治虫 ミニヴィネットアンソロジー第2弾 香川雅彥  海王子 精緻度★★★★ 塗裝度★★★★☆ 海のトリトン

小時候的回憶,超人氣的卡通「海王子」來了!不管是海豚露卡或章魚、小魚群,眼光都投注在海王子身上。這是根據手塚治虫大師的原著所做,所以跟動畫裡綠色頭髮的海王子長相不太一樣。是當代動畫鬼才導演——富野由悠季的初監督作,並由日本票選為「最值得流傳到二十一世紀的動畫」前十名。

 

海洋堂 巧克力動物系列 9 松村しのぶ  長須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ツノシマクジラ﹙隱藏版﹚

敢把嘴巴張開來表現口內的濾食鯨鬚,這就是此款作品令人讚賞的地方!我查了貓頭鷹出版社的圖鑑後,發覺松村老師多款鯨豚的作品,都是以這本為主要參考。名字中的「須」並沒有打錯,因為在日文中代表「喉腹褶」。

 

海洋堂  新江ノ島水族館への誘い 2    瓶鼻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バンドウイルカ
具有相當動感的作品。 因為女訓練師的表現,彌補了稍具「橡皮感」海豚的不足。

 

海洋堂  新江ノ島水族館への誘い 2    虎鯨﹙殺人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ャチ﹙7-11限定﹚
又是一款殺人鯨!還好動感的水花四濺表現得宜,使其成為不俗的作品。但是我去江之島水族館卻沒看到牠…。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2    座頭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ザトウクジラ

Humpback Whale,學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又名大翅鯨、駝背鯨、巨臂鯨,屬於鬚鯨亞目的哺乳類。
座頭鯨可由他們帶有明顯駝峰的厚實身軀,以及黝黑的上半部而輕易辨認。頭部與下顎佈滿稱為節瘤的小瘤,這些小瘤其實是毛囊,也是此物種的特色。
可能是之前收了太多隻身形修長的座頭鯨,以致於感覺本做好像everyday(矮肥短)。
值得一提的是,座頭鯨的尾鰭真的具有波浪狀聳起邊緣(請看第5張),之前我還以為是造模的人畫蛇添足…「怎麼哺乳動物會有類似魚鰭鰭邊?」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2    抹香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マッコウクジラ

抹香鯨(Sperm Whale)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已知抹香鯨最深可潛至海面下3,195公尺,閉氣時間達138分鐘,但平常的潛水遠小於此,一般會潛至400公尺深,時間約35分。
曾經在抹香鯨的胃中發現一隻尚保持完整,長12公尺、重達200公斤的大王魷魚。在嘴邊與身上有時會有類似被抓傷的刮痕與圓形的吸盤印痕,最大曾發現直徑達十公分的吸盤印痕的記錄。
一般認為抹香鯨會藉著增加局部血流量或吸入冰冷海水的方式,讓鯨腦油融解或凝固而改變比重,作為深潛與上浮時的浮力調節器。龍涎香(Ambergris)是一種偶爾會在抹香鯨腸道裡形成的臘狀物質,主要用於香水的固定劑。體內有龍涎香的抹香鯨比例約僅1%至1.5%,一般認為它是槍烏賊的嘴喙在腸道消化後剩餘的殘渣,但確實的形成原因目前仍不清楚。
作品表現不差,頭部的傷痕增添了些許真實感。但本系列的底座實在不佳,真的很像有奶油的巧克力蛋糕不說,每個還都一樣而沒有變化。為了能讓底座鑲入,更在動物身上打那麼大的洞…不如不要。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2    藍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ロナガスクジラ

日文名為「白長須鯨」,中文名為藍鯨。此為本作的隱藏版。

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型,從上嘴唇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鬚板密集,約有300個鯨鬚板(大概1公尺長)懸於上顎,深入口中約半公尺。60-90個凹槽(稱之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的功能是大量吞食後,有助於排出海水。
藍鯨只捕食磷蝦,捕食的過程是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與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鬚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乾淨後,就可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鬚板的磷蝦。
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噴出的垂直水柱最高可達12公尺。
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最長的鯨長度為29.9公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車一樣長。舌頭上能站50個人,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

殺人鯨喜歡群體獵殺幼藍鯨,為的只是吃牠的下顎與舌頭。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2    露脊鼠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スナメリ

英名Finless Porpoise,學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es。出生時只有55~80公分,成熟個體約1.9公尺長。無背鰭,背頂微現窄脊,和白鯨外形有些相似。在南亞洲曾在紅樹林區域發現其蹤跡,在淡水和海水皆有。無背鰭之特點不易錯辨,偶爾可能與白鱀豚、印河豚、恆河豚及伊河豚稍微混淆。體色和伊河海豚相近,但後者具背鰭;白鱀豚和印河豚與恆河豚皆有明顯背鰭及長吻。
總括來說,本系列的動作甚為生動,但塗裝的塑膠感略重了些;也許使用亮光漆系列上色,比較會有海獸的膚質潮濕感吧…?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2    瓶鼻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バンドウイルカ

學名Tursiops Truncatus,英名Bottlnose Dolphine。造型不錯,但實在有點小。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2    虎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ャチ

 又稱為殺人鯨(Killer Whale)、逆戟鯨,英文有時稱之為Orca或Grampus。只要有鯨魚系列一定少不了牠…仔細想想,身上只有黑白色系的動物,似乎很受人類喜歡:熊貓、乳牛、斑馬、企鵝…。
動作很棒,但塗裝一樣沒有引起共鳴。

 

Epoch 地球生命紀行 クジラ    鯨骨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ークレット﹙隱藏版﹚

這是第一彈就買了,但一直沒有拆開來照相。精緻度不差,骨頭的間隙使用泥土般的色澤…倒也有幾分考古學的味道。

 

海洋堂 巧克力動物系列 11 松村しのぶ  灰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ニシコクジラ

洄游於太平洋西岸的鯨魚。全球約剩下百來頭,已有瀕臨絕種的危機,曾有隻誤闖東京灣而聲名大噪 。

鯨鬚、藤壺做的都很棒。身軀的柔軟度姿勢就更讚了,如果不明白標示出來,說這是五公尺的巨大模型,可能也唬得住人吧。

 

 海洋堂  新江ノ島水族館への誘い    瑞氏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ハナゴンドウ

(江ノ島水族館限定)

底座的浪花、頭頂的鼻孔、生殖以及身上的傷痕,都讓顏色不好表達的鯨豚類生色不少。感謝網友 luciola 的出借,讓江之島系列又邁向完整呈現。

 

 Yujin  原色鳥羽水族館    露脊鼠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スナメリ

(三重県の鳥羽水族館・館内限定発売)

 媽媽叫マリン瑪琳,小男生叫 マリオ瑪利歐,學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es,英名Finless porpoise。
和白鯨外形有些相似,但由於無背鰭之特點,所以比較不易錯辨。我本來不想找資料…以為牠是白鯨。還好有查,不然就糗大了。
兩個獨立個體可以合起來,成為另一作品的構想不錯…但塗裝實在不怎麼樣。

 

 海洋堂  日本水族館立体生物図録  木下隆志 瓶鼻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バンドウイルカ

學名Tursiops truncatus,又稱尖吻海豚、樽鼻海豚、大海豚。常在靠陸地的淺海區域活動。 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黑海、紅海等溫帶和熱帶海洋中。
海豚秀幾乎是大型水族館的「標準配備」,儘管如此還是令我百看不厭。事實上江之島系列中,海豚池的 生物與表演情形是一再出現;從第一彈的,第二彈的,到這一彈的本作;不過這次作品沒有令人特別讚賞的地方。事實上,本作的存在是如此平凡,以致於ka009ka拍完所有動物後編輯活水有魚時,才發現竟然忘了拍牠的照片。

作品為1/60比例。

 

 奇譚クラブ  ネイチャーテクニカラー海洋Ⅰ  KOW  藍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ロナガスクジラ

想想看,從巧克力動物第?彈與寵物?彈之後﹙太久都忘了﹚,海洋堂沒出過獨創的動物系列蛋玩了?
﹙旭山動物園、水族圖錄或科博館都不算,畢竟這應該是園方自己出錢開模製造的﹚
而Yujin的原色系列,也好些時候不見新動物出現…難道動物系蛋玩已經式微?
 

還好由原型師KOW﹙河童大哥﹚,豐平兩生爬虫類研究所 監修,佐藤純也的企劃總指揮,獨立出了這個由奇譚俱樂部販賣的「NATURE TECHNI COLOR 」系列;一解這個市場小眾們的「思念之苦」。

此款地表上的最大生物,無論是哪個角度來看,就是有上野科博館戶外那隻巨大雕塑的縮影。而皮膚上細微的塗裝,真是不負此作標題的美名。

 

 奇譚クラブ  ネイチャーテクニカラー海洋Ⅰ  KOW  座頭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ザトウクジラ

令人驚呼感動的座頭鯨,「這是300日幣的扭蛋嗎?」

其品質之高,讓收藏者即使視之為老梗,也會滿意而笑。優雅的體態,加上腹部、下顎獨有的斑紋;以及扭蛋界中的巨大體積,讓本作令人迷戀上海獸的舞姿。

剛知道這個系列的「成員」時,不免心理一陣嘀咕:「怎麼出來出去都是這些動物?」其實站在商業立場來看,組成份子代表最重要的一般群眾購買人氣;
所以座頭鯨出線機率一定比抹香鯨高;水族館常見的鯨鯊也比大白鯊來的多,道理就在這兒啊。

 

 奇譚クラブ  ネイチャーテクニカラー海洋Ⅰ  KOW  瓶鼻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ハンドウイルカ

其實這兩隻海豚的存在,才是真正讓ka009ka見識到「海洋」這系列的不凡。
其一,皮膚的塗裝不再是灰灰一片,而是由數種顏色組成。
其二,構圖真的很棒很棒,沒有衝突唯有和諧。
其三,重點來了,其中一隻不僅張嘴,還露出口內的細牙。為了這個動作,還多了下巴這個套件。通常會讓海豚露出牙齒,只有在歐美系的大型動物玩具才有吧?

本系列聽說在日本造成轟動,缺貨的情形時有耳聞。原本不想收的我,禁不起耳根子輕而敗下大全。

 

 奇譚クラブ  ネイチャーテクニカラー海遊館ミュージアム  KOW  太平洋短吻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カマイルカ

全長1.7~2.3公尺,體重約75~180公斤,分布於北太平洋與日本近海。背鰭後方的白色部份酷似鐮刀,故日文名稱為「鎌海豚」。善於跳躍,故常成為水族館表演的主角。

皮膚的塗裝,看起來就像烤漆般的晶亮。請看中下那張,是不是很有銀質的漸層感?

 

タカラトミー  立体カプセル百科事典 国立科学博物館 原色海生哺乳類図鑑  EXPO  殺人鯨骨骼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ャチ 全身骨格

英名就叫「Killer Whale」或「Orca﹙海怪﹚」,分布於全世界海域;台灣東部海域也可見其蹤跡。
體長約8公尺,雄鯨體型較大,但團體中是以母鯨為領導。雖然名叫「鯨」,但其實是海豚科旗下體型最大的一種。
殺人鯨以其高智慧與體型、泳速、團隊之多重優勢,成為海洋中金字塔頂端的頭號掠食者;大型海豹、海象,甚至是大白鯊都不是牠的對手。

作品把背鰭、尾鰭與胸鰭的「肉身」部分都貼心的帶到。﹙所以說,雖然牠的尾巴非常有力,卻只有靠脊椎在支撐﹚
原先以為靠近尾端的那個小骨頭是「小雞雞骨」,查了圖鑑才明白是後腿退化的遺跡@@。

 

タカラトミー  立体カプセル百科事典 国立科学博物館 原色海生哺乳類図鑑  EXPO  一角鯨骨骼 精緻度★★★★ 塗裝度★★★★ イッカク 全身骨格

英名Narwhal,棲息於哈德森灣、格陵蘭到西伯利亞的北極海一帶。體長約4.5公尺,雖名為「角」,但其實是穿過嘴唇的長牙,野外曾有目擊「雙長牙」的紀錄;雄鯨的長牙可以長到約2~2.5公尺。歐洲的神話動物獨角馬Unicorn,據信就是看到一角鯨所創造出來的。

作品大膽採用半肉半骨﹙我還半筋半肉咧﹚的方式表達,讓我想到惠妮休斯頓的「與某人共舞, 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這首MV中,有個一邊是男一邊是女的舞者。

 

タカラトミー  立体カプセル百科事典 国立科学博物館 原色海生哺乳類図鑑  EXPO  座頭鯨腹胸部內臟 精緻度★★★★☆ 塗裝度★★★★ ザトウクジラ 胸腹部臓器

寓教於樂的一款佳作,把肩胛骨、肋骨﹙胸廓﹚、脾、腎、脊椎骨、大腸、膀胱、食道、氣管、心、肺、肝、小腸、陰莖與骨盆,都給詳細的做了出來﹙相對位置請參考蛋紙﹚。右心房為了配合肺部的氣體交換而相對較大是最大特徵。

 

タカラトミー  立体カプセル百科事典 国立科学博物館 原色海生哺乳類図鑑  EXPO  長須鯨攝食 精緻度★★★★☆ 塗裝度★★★★☆ ナガスクジラ 摂餌

冬季繁殖期時在低緯度海域,夏季時會遷徙至高緯度的極圈來覓食。體長約15公尺,母鯨的體型較為龐大。
 

以張大口吞食南極蝦為作品寓意,直得讚揚也很大膽;網友們都戲稱本款是「酒醉嘔吐的鯨魚」。
「小蝦團」的表達比預期還要好﹙原先以為只是敷衍的做些小白點﹚,口腔與鯨鬚、腹部皺褶都很棒,不過有點質疑的是,這個動作不是都應該以垂直衝出海面的方式來覓食嗎?為何作品是用側躺的方式來表達?

 

タカラトミー  立体カプセル百科事典 国立科学博物館 原色海生哺乳類図鑑  EXPO  北半球座頭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ザトウクジラ北半球 (シークレット)

英名Humpback whale,冬季於低緯度約20~40度的海域交配、繁殖與育兒;夏季則洄游到極圈附近覓食,體長約15公尺,母鯨體型較大。標榜「北半球」是因為體表白色的部分表相對較少。

雖然是隱藏版,但嚴格說起來骨子裡還是「內臟版」的異色版而已。本系列作過軟的材質,在組立上增加了些難度。光是胸鰭兩翅,就讓人在組合時吃盡苦頭;嵌合欠佳不說,沒有組合說明也讓人左右鰭難分。
原先在鶴齋論壇上,ka009ka曾抱怨「肉身完整版」與「透明臟器骨骼版」的相混合很怪異…不過後來知道本作還要配合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展覽,就恍然大悟了。

 

 奇譚クラブ  日本のいきもの 01  平田隆行  小鰛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ミンククジラ

學名: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又叫明克鯨、尖嘴鯨、矛頭鯨、小矛鯨、矛鯨、小脊鰭鯨、小鰭鬚鯨和銳頭鬚鯨,是小鬚鯨的一種,有時直接稱為小鬚鯨。1804年第一次被拉塞佩德(Bernard Germain de Lacépède)所確認。現在大部分將小鬚鯨分成北太平洋小鬚鯨(小鬚鯨)與南方小鬚鯨(或稱為南極小鬚鯨或侏儒小鬚鯨)兩種。
以往所有小鬚鯨都被看為是同一物種。從DNA測試才發現小鰛鯨是與南極小鬚鯨獨立的物種。這個測試亦確定了南極小鬚鯨是小鰛鯨的最近親,故小鬚鯨分支是有效的。

小鰛鯨是最細小的鬚鯨科,且是最細小的鬚鯨之一。一般的形態長8~10公尺,重8~13公噸。平均而言,雌鯨較雄鯨長0.5公尺。幼鯨則長2.4∼3.5公尺。侏儒小鬚鯨較為細小,最長只有7.8公尺。小鰛鯨的背部是深灰色的,腹部呈白色。所有形態的胸鰭以上或頭部以後都有一個淡色的山形斑紋。胸鰭上亦有白色或淡色的斑紋,這個斑紋差不多覆蓋整個侏儒小鬚鯨的胸鰭。北方的小鰛鯨胸鰭中間有一道白帶,北太平洋小鬚鯨的則是呈灰色的。

小鰛鯨與南極小鬚鯨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小鰛鯨較南極小鬚鯨細小,南極小鬚鯨的胸鰭斑紋較為淡色。身體的顏色及體形也有明顯的分別。
小鰛鯨的分佈地並不相連。侏儒小鬚鯨分佈在南方的海洋,在南極小鬚鯨分佈地的北方。其餘的形態則分佈在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北太平洋小鬚鯨就是生活在北太平洋。
 

在挪威,捕鯨可以追溯至800年,而於11世紀捕殺小鰛鯨很是普遍。到了1930年代末,牠們都是巴西、加拿大、中國、格陵蘭、日本、韓國及挪威捕鯨的對象。
捕鯨急劇的增加,直至1986年普遍禁止捕鯨才停止。但是,日本及冰島仍然繼續以科學研究的理由來捕獲小鰛鯨。而挪威於1993年亦重新展開捕鯨。韓國於2012年亦打算以科學研究為目的捕殺小鬚鯨,但遭澳洲及紐西蘭等國家強烈反對,亦指控其理據薄弱,科學研究可用非傷害性的行為進行,而無須進行獵殺。

由於小鰛鯨較為豐富,牠們都是賞鯨的對象。賞鯨的地點包括蘇格蘭的茂爾島(Isle of Mull)、愛爾蘭的科克郡及冰島的胡薩維克(Húsavík)。小鰛鯨很好奇,且樂於被觀嘗。牠們下潛時不像座頭鯨般會伸出尾巴,且很少會跳出水面。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小鰛鯨列為無危。不過,牠們卻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禁止其貿易。
 

(以上資料整理自 維基百科)

本作是Nature of Japan01中最弱的一隻。雖然皮膚平順的鯨豚本來就比較少有細節可以發揮,但還是可以從動作來彌補啊。
動作僵硬、切割組合處太直接、塗裝滲色與不夠自然…都是讓它評價不高的原因。但如果這是出自新手原型師(因為之前沒看過此人大名)的話,那就又另當別論了。
 

 

 海洋堂  アクアテイルズ ポリストーン版  松本栄一郎  寬吻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バンドウイルカ

寬吻海豚是鯨目海豚科寬吻海豚屬的一種,學名Tursiops truncatus,又稱尖吻海豚、瓶鼻海豚、樽鼻海豚、大海豚。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黑海、紅海等溫帶和熱帶海洋中。寬吻海豚常在靠近陸地的淺海區域活動。聰明、友善、活潑而充滿好奇心,加上臉看上去像在微笑;使牠成為各水族館表演中最有名的海豚。


寬吻海豚的身體為流線型,中部粗圓,從背鰭往後逐漸變細,額部有很明顯的隆起。由於額部較大,所以頭部吻突的實際長度較短。上下頜較長,因此獲得了瓶鼻海豚的別名,牠真正的鼻孔是頭上的噴氣孔。上下頜每側各有大型牙齒21-26枚,長度為4-5公分,直徑為1公分,是海豚科中牙齒最大的一種。

背鰭為三角形,略微後屈,位於體背的中部附近。尾鰭和背鰭由緻密的結締組織構成。鰭肢基部寬,梢端尖。寬吻海豚依靠上下擺動尾鰭來前進。體側的胸鰭用來控制方向。鰭肢的位置很靠前。胸鰭中含有和其它鯨目一樣在五千萬年前進化過來的骨胳,這些骨胳和在陸地上生活的哺乳動物的前肢同源。


前2枚頸椎癒合,13-14對肋骨中有5對是雙頭肋。寬吻海豚身體兩側的溫度經常是一面高,一面低,而且不斷地交替變化,其原因尚不清楚。
皮膚光滑無毛,全身灰黑色,顏色從脊鰭尖端附近的深灰色,逐漸變化到淡灰色,背鰭鰭肢及尾鰭上下面皆為灰黑色,腹部基本上上是純白色。這種顏色的組合,使得寬吻海豚在水中游泳的時候,從上方和下方都難以被發現。噴氣孔至前額之間有深色帶,眼睛到吻突之間也有1-2條深色帶。


成年海豚的身長在2~4公尺之間,體重在150~650公斤之間。平均而言,雄性的體長大約比雌性長10—20公分,而且雄性的體重要重很多。體型大小也和生活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在水溫較低而遠洋生活的,比在溫暖的淺海區生活的寬吻海豚體格要大。比如蘇格蘭的默里灣是寬吻海豚是分布最靠北的地方,那裡的海豚平均身長接近4公尺,而在美國的佛羅里達附近的熱帶海域生活的寬吻海豚平均身長是2.5公尺。而且在水溫較低的遠洋生活的海豚體內,含有更多的脂肪和更適合深潛的血液成分。


牠們通常的游速為時速5-11公里;在短時間內,游速最高可以達到時速70公里。不僅身體呈流線型,而且有特殊的皮膚構造,皮膚外表十分光滑,裡面是海綿狀結構,有很多乳突,乳突之間充滿液體,猶如無數充滿流體的細管,當皮膚表面受到海水紊流的壓力變化時,細管內的流體就隨著這種壓力的改變流出或流入,使紊流的部分能量被吸收,所以在高速遊動時不會造成嚴重的紊流,還能將紊流變成層流,大大地減少了水的阻力,使游動時省力又快速。


跳水本領強,有時全身躍出水面1-2公尺高,特別是在暴風雨到來之前這種活動更為頻繁。
每隔5-8分鐘寬吻海豚必須浮上水面用呼吸孔換氣。通常每分鐘會換氣2-3次。寬吻海豚的睡眠很淺,有科學家認為寬吻海豚大腦的兩個半球交替地休息和工作。


寬吻海豚常在靠近陸地的淺海區域活動,較少游向遠海,一般隨著水溫和食物分布的變化可作向岸或離岸的洄遊。喜歡群居,通常十多隻組成一群生活。牠們會長期保持這種社會結構。通常是雌性寬吻海豚和幼崽組成一群。生活在離岸深水水域的寬吻海豚群可以聯合成一個上百隻的大群,有時包含其他種類的海豚甚至領航鯨,有時同偽虎鯨群一起混游。雄性寬吻海豚通常獨自生活或2-3隻組成一個小群,牠們只在短期內會加入其他雌性寬吻海豚的大群。寬吻海豚群體成員之間的眷戀性很強,如果一個個體受傷,其他成員並不逃逸,而是圍攏著受傷的同伴不忍捨棄。


牠們喜歡跟隨船隻,經常會有一群寬吻海豚接近一名潛水員,偶爾寬吻海豚也會救助受傷的潛水員並把他托到水面上。2004年11月,在紐西蘭海岸,有三名救生員受到一條3公尺長的大白鯊威脅,一群寬吻海豚及時趕來,將三人緊緊地包圍住,直到40多分鐘後他們安全地返回岸邊。


作為食肉動物,寬吻海豚有時候也表現出攻擊性。雄性寬吻海豚會因為爭奪地位和配偶而打鬥,他們有時也攻擊鯊魚或其他小型海豚。在交配季節,雄性寬吻海豚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他們通過彼此撞擊頭部來展現力量。


雌性寬吻海豚的壽命在40年左右,而雄性寬吻海豚由於生活充滿壓力,很少能活過30年。
寬吻海豚的食物主要包括帶魚、鮁魚、鯔魚等群棲性的魚類,偶爾也吃烏賊或蟹類,以及其他一些小動物。寬吻海豚釘子狀的牙齒可以咬住獵物但是不能咀嚼食物。當發現一群獵物時,牠們會集體行動把獵物包圍,也會搜尋那些在下層水域單獨行動的魚類。寬吻海豚也會用尾鰭擊打獵物甚至把捉到的魚拋出水面,然後自己也跳出水面,在空中再把魚咬住。

雄性寬吻海豚身體的下方有兩個裂縫,前面的一個包著陰莖,後面的一個包著肛門。雌性寬吻海豚的陰道和肛門在一個裂縫裡。
大型的鯊魚,如虎鯊、黑鯊、公牛鯊等會捕食寬吻海豚,還有同為海豚屬的虎鯨。
(以上整理自 維基百科)

本作是第一彈這六隻中,姿態最美的;事實上,說牠是目前同類商品中最美的海豚也不為過。本尊雖然是顏色單調的灰,但仍可利用漸層的塗裝與肌肉紋理的表現,讓它充滿具力道的動感美。

海豚札記二

其一、吃海豚

像ka009ka這種年紀的澎湖人,應該多少都吃過海豚。
早期保育觀念未萌芽,「海豬仔」常成為冬季魚獲不佳時的盤中飧。以麻油爆炒,以薑片鎮腥;黑黑的肉其實不甚討喜。再加上纖維粗難以咀嚼,小時的我其實吃沒幾口。
以現在觀點來看,更是萬萬不可取。因為海獸位居食物鏈頂端,體內早已累積驚人的重金屬;吃海豚等於拿命開玩笑。

其二、海豚秀
記得生平第一次看到真實的海豚,是小二時舅媽帯我們去野柳看表演。
那天寒冷又飄著細雨,加上算得出來的遊客,讓整個水池更加地冷清。但四個小朋友的心無比熱烈,目瞪口呆地看著電視上才有的海豚表演;兩隻小手因而拍的脹紅。
而那時仍未上幼稚園的弟弟,也把臉頰的初吻獻給了海豚。

長大後又發現,原來看海豚表演也是等於害了牠們。因為從小被抓來訓練的海豚,不可能也沒能力再於自然的海洋中遨遊。
 

 

 奇譚クラブ  ネイチャーテクニカラー 小笠原  KOW   木村和未  印太瓶鼻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ミナミハンドウイルカ

英名Indo-Pacific Bottlenose dolphin,寬吻海豚屬(學名:Tursiops)是海豚科下最為人所知及普遍的一類。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其下有兩個物種:瓶鼻海豚及印太洋瓶鼻海豚,而非只有一種,棲息在溫帶的海域。
寬吻海豚屬會以10-30條的群落生活,有些數量可以少至1條或達至成千條。牠們主要吃魚類,有時會合作捕捉魚群,也有獨自覓食的。牠們主要是靠回聲定位來尋找獵物。會發出聲音及聽其回聲來確定身邊物件(包括獵物)的位置及大小,也會利用聲音及身體語言來溝通。
寬吻海豚屬具有高度的智慧,包括模仿、使用人工語言、物件分類及自我認知等,這促使牠們與人類之間的互動,於是在水族館非常受歡迎,也有受訓來進行水雷及敵方蛙人定位。在一些地區,牠們可以與漁民合作將魚群引到漁網中。

兩隻藍海中的精靈並肩而游,是永浴愛河;亦或是兩小無猜?

不同於座頭鯨親子的上浮,這兩隻印太瓶鼻海豚是以前後的方式做螺旋狀下沉。在KOW老師的巧手下,即便是色彩較為單調的物種,也能吸引眾人的目光。

 

 奇譚クラブ  ネイチャーテクニカラー 小笠原  KOW   木村和未  座頭鯨(親子) 精緻度★★★★★ 塗裝度★★★★☆ ザトウクジラ

英名Humpback whale,蛋玩界再熟不過的角色,KOW也創作過不少前作…。那麼,要如何自我突破才得以不落俗套?
 

一是身材的改變,這回變了個稍圓潤的腹部,既討喜又美觀。(阿不就是因為自己也有肥肚的投射?)
二是親子共舞的表現,讓人彷彿聽到牠們在唱歌,小鯨似乎在撒嬌;整個作品既溫馨又精緻度滿點。
三是整體構圖滿點,看起來就像是國家地理頻道節目立體化。

四是無與倫比的設計,讓合體後看不到突兀的接點,且母鯨只需一小點就可矗立;讓人感受到了海的深度。

若要說缺點,不曉得是不是個人組合的錯誤,還是整體重心過高,作品似乎很容易翻倒就是了。

 

 奇譚クラブ  ネイチャーテクニカラー 南極  KOW  虎鯨 (殺人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シャチ

在鯨類蛋玩界中,虎鯨這個題材時常可見(應該超出座頭鯨吧?),所以要策動動物迷收藏的意念,就要想出不落俗套的動作或是場景。
本作又展現KOW大師「小小支撐點來平衡」的絕活,而且體態也不呈對稱型的扭動― ―您可以從每張圖的角度發現這點。
各位啊,只要日幣400元加上運氣,就可以入手這隻藝術品等級,又不佔空間,日後還有增值空間的收藏逸品;您說,擬真系的玩家是不是很幸褔?
 

題外話,抹香鯨也是日本可見的鯨魚,但印象中只出現在海洋堂與T.T.A的鯨魷大戰裡,還有T.T.A的「アニア」扭蛋…但怎麼還不見奇譚作品?
 

 


↑這一段企鵝逃離殺人鯨攻擊的影片,既可愛也讓人不忍。 原出處
bclark142
生物們都是隨時處於獵食與被獵的競爭而努力生存,身為幾乎不用為這事煩惱的我們,除了要好好珍惜外,更應該有著愛物惜物之心。

 

 タカラトミーアーツ  立体カプセル百科事典 NHKスペシャル 世界初撮影! 深海の超巨大イカ  EXPO  抹香鯨 精緻度★★★ 塗裝度★★★ マッコウクジラ(ヘッドモデル)

拼湊敷衍,分模想做就做,毫不考慮美感。大頭用細桿子支撐,重心不穩也難以展示。塗裝一無是處,沒有漸層而無立體感。嘴邊不自然的小圈圈,是藤壺、水泡還是烏賊吸盤印?

至於隱藏版白鯨,完全沒有誠意也沒有意義的異色隱藏版,為了湊蛋而出蛋;好歹也出個抹香鯨的身體與尾巴來組合連斬吧?

 

 タカラトミーアーツ  立体カプセル百科事典 最大生物 アマゾン編  亞馬遜江豚 精緻度★★☆ 塗裝度★★★ アマゾンカワイルカ

又名亞馬遜淡水豚、亞馬遜河豚或粉紅江豚、粉紅淡水豚,英文俗稱boto,學名Inia geoffrensis,是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流域特有的物種,為體形最大的淡水豚。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名錄中又以Amazon Dolphin, Boto Vermelho, Boto Cor-de-Rosa, Bouto, Bufeo, Dauphin de l'Amazone, Inia, Pink Dolphin, Pink Freshwater Dolphin, Pink Porpoise, and Tonina等別名來指稱該物種。
亞馬孫江豚的體表顏色並不限於粉紅色一種,還可以是暗褐色、灰色、藍灰色或者乳白色。成體的典型體長爲2.5米,體重爲150千克。其鰭狀前肢略向後彎曲,與驅幹相比顯得較大,無背鰭,但是背部鈍三角形的脊狀隆起顯示了進化遺留的痕跡。喙部突出,旣長且尖,上下顎各有25到35枚牙齒,前部的牙齒呈立錐狀,後部較平並有細小的尖銳突起。兩種牙齒分擔不同的工作,前者用於攫取獵物,後者用於咀嚼。亞馬孫江豚通常在河底捕食蝦、蟹、小魚,偶爾也能捕捉到體形較小的龜。
該種淡水豚通常是單個或成對生活,但有時也會爲了捕獵而組成多達20多頭的群體。不像其他的豚類,亞馬孫江豚的頸椎不是連成一體的,它的頭部可以靈活地轉動。儘管眼睛很小,它們的視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只不過腫脹的下頜會擋住向下的視線,有時出於觀察的需要它們會將身體翻轉改泳姿爲仰泳。
在整體上處於危險境地的淡水豚中,亞馬孫江豚的狀況相對而言是最安全的。儘管如此,IUCN在1994和2000年發布的紅色名錄中都將它歸入了「易危」(vulnerable)的級別中。與棲息地日益萎縮的恆江豚以及新近滅絕的白鱀豚相比,亞馬孫江豚的棲息地和種群規模長期以來保持得還算穩定。因雨林的妨礙,全面的考查一直未得實現,據估測,亞馬孫江豚的總數量大約在1萬頭左右。
並沒有直接針對亞馬孫江豚的獵殺行為,但是漁民爲了防止漁業生產受到干擾,或是爲了保護漁具,偶爾也會殺死一些江豚。但尚不清楚這種「被動」的捕殺是否已對局部種群構成了危脅。從1988年開始巴西和玻利維亞以及秘魯、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的保護區已相繼立法禁止這種行為。

亞馬孫流域和奧里諾科盆地的人口膨脹已經引起了一些科學家的憂慮。長江流域的水利工程直接導致了白鱀豚的滅絕,而在此區域,相似的工程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中。環保人士們正在四方奔走以期能阻止這些方案的實施。有報導說有些亞馬孫江豚因汞中毒而死亡。這類死亡事件一般發生在金礦附近,因為在黃金開採中常以汞作為分離金和沙石的材料。

在一個亞馬遜河的故事中,亞馬遜江豚會在夜晚變成俊美的青年去迷惑少女使她們受孕,而轉天清晨又會變回江豚的模樣。據猜測,這個神話產生的部分原因是由於該種江豚雄體的生殖器與人類的相似。(可惜作品沒做出來@@)

 

(以上整理自 維基百科)

 

身形尚可略帶可愛,以蛋殼當底座的想法也極佳…但請問這塊「江水」是做怎樣的?
擬真系雖比不上海洋堂或奇譚,但好歹TTA也要有二線廠的水準才是;這麼一塊做的像是讓江豚擱淺的石片,怎麼說服眼刁的大家啊?

 

 

 海峰創意  香港漁果第一彈  郭秀雲(Sharon Kwok), シャロンコック  中華白海豚 精緻度★★★☆ 塗裝度★★★☆ 中華シロイルカ

學名Sousa chinensis,又稱太平洋駝背豚、印度太平洋駝背豚,臺灣俗稱為媽祖魚,屬鯨目海豚科,身長1~3公尺不等。主要生活在熱帶及溫帶沿岸水域,例如澳洲中部及北部、華南、印尼等西太平洋水域,也有在河流出現及鹹淡水及沼澤一帶,例如長江、閩江、九龍江、珠江口、漢江和珠江等,分布極之廣泛。西方文獻有關中華白海豚的最早紀錄是在1637年由探險家彼得文地(Peter Mundy)在珠江口發現的紀錄,而中國的最早紀錄是在唐朝。名為白海豚,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是呈白色,年輕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會呈粉紅色。粉紅色皮膚是因為皮下的血管滲透而發出玫瑰色光芒所致

中華白海豚是香港的吉祥物之一。2007年11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公布「我最喜愛海洋10寶」公眾網上投票結果,此網上投票為期4個月選出最受歡迎十種本地海洋生物。中華白海豚得3679票榮獲「我最喜愛海洋10寶」第一位。
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牠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其他俗名尚有粉紅海豚、白鯃等。2015年王愈超(John Wang)等人在《Zoological Studies》發表研究,認為中華白海豚可以分為「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chinensis)與「臺灣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taiwanensis)兩個亞種,兩者的斑點圖樣幾乎完全不同,兩者在地理區隔與動物行為上也不同。
很多的海豚或是鯨魚都住在深水處;但中華白海豚則喜歡住在淺水地如澳門沿海一帶。但根據Saayman&Taylor的研究指出中華白海豚會在不同的地方活動。一般生活地方多是淺水處,牠們的休息或是遊玩都會集結在近沙灘的海域,在捕獵的時候,牠們會在淺水及多岩石的水域一帶出現。一般來說中華白海豚的生活是要配合潮水和日照的時間,牠們會在潮漲的時候出外捕食;例如到淺水或多岩石處,便可以在黎明或黃昏時看白海豚,因為那段時間牠們是最活躍的。

中華白海豚只分布於太平洋的部分沿岸水域,中華白海豚從孟加拉灣東部到中國南部,包括臺灣海岸,從東京灣到江蘇,進入珠江下游,九龍江和閩江,沿長江可到達武漢,泰國灣,馬六甲海峽,婆羅洲西北海岸(從砂拉越的士馬丹到沙巴的山打根)。

臺灣
在臺灣海峽西部,苗栗後龍溪/龍鳳漁港、臺灣、彰化、雲林、嘉義、臺南曾文溪/將軍漁港等臺灣中西部離岸三至五公里的水域有一群數量不到一百隻的白海豚,濁水溪口等處的泥灘地海域是其迴游覓食的棲地。一隻白海豚為了覓食,活動範圍可以長達一百多公里。白海豚被臺灣漁民稱為「媽祖魚」,因為牠們一年四季住在中部沿海,但只要一到農曆3月媽祖生日、東北季風減弱後,能見度就大幅提升,好像來為媽祖祝壽。也有傳說是曾經有漁船遇難,在白海豚引領下安全回航。這些活動於東臺灣海峽的白海豚因背鰭斑點比身體多等特徵之明顯區分而被鑑定為一有別於中國大陸沿海白海豚之獨立族群,王愈超博士所帶領的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利用體色色斑證明了東臺灣海峽的白海豚是長期生活在臺灣西岸水深30公尺之內的小型鯨類。生態學會專案秘書甘宸宜表示臺灣的白海豚與其他地區族群沒有交集,可能較像一個亞種。

 

自2002年才由福爾摩沙鯨保育研究小組與香港鯨豚研究計劃在台灣西岸進行的海上調查正式紀錄,在此以前,台灣只有零星的白海豚擱淺記錄。台灣西岸海域的族群在2008年被列入「極度危險」,已被聯合國鯨豚專家列為野生動物紅皮書最高保育等級的極危等級(CR,Critically Endangered),僅次於「絕種」。2010年台灣的白海豚數量估計只剩不到一百隻,在中華民國政府興建八輕計畫之下,處境堪憂。學術團隊指雲林六輕附近海域水質酸化、船隻噪音等問題,都會危及白海豚生存。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和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舉辦研討會邀請國際鯨豚保育學者發表相關研究,會議結論為台灣白海豚面臨棲地消失、水下噪音、淡水流量減少、污染及漁業誤捕等五大威脅。學者呼籲政府將白海豚棲息地劃定為海洋保育區,制訂強制禁止在白海豚棲地內使用三層網、刺網和拖網等漁業規範,讓白海豚和漁業真正永續生存。


香港
中華白海豚主要出沒於屯門及大嶼山對出的一帶水域,包括沙洲、龍鼓洲、望后石、大角咀、大小磨刀、赤鱲角東北面及大嶼山西面的大澳、雞翼角及分流等水域。

中華白海豚面對填海和水質污染和大量捕捉造成生存範圍的縮窄問題,繁忙的海上交通亦造成船隻撞擊。此外,中華白海豚亦可能遭漁民誤捕,但除馬達加斯加外,基本上並沒有以中華白海豚為目標的獵殺活動。中華白海豚很少用作人工飼養,全球只有中國大陸廣西的南寧動物園、泰國和新加坡的水族館飼養中華白海豚,例如新加坡海底世界便飼養了從泰國暹羅灣捕捉的中華白海豚。2005年海洋公園曾承認考慮增購中華白海豚,引起國際保育組織的關注。

目前人類所知有關中華白海豚的資料不多,珠江口和南非的中華白海豚是少數曾進行較詳盡的研究及調查的種群。中華白海豚亦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完全禁止有關的國際貿易。

中華白海豚受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及第187章《動植物(瀕危動植物)條例》保護,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亦是為保護中華白海豚而設。漁農自然護理署自1995年開始長期研究香港水域內的中華白海豚。1995年9月至1998年3月期間,漁護署在大嶼山北面錄得88至145條白海豚,而近年該署數據顯示從香港水域內中華白海豚從2011年的80多條減至2017年只餘47條,為14年以來最低數字。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認為北大嶼山水域近年不斷進行發展工程,如機場三跑道計劃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都需要在白海豚棲息處進行大規模填海,加上海上交通日益繁忙,這些因素都嚴重威脅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空間。該會批評政府「先發展後保育」政策無幫助,例如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完工後白海豚數目沒有如預期般回復舊態,認為唯有設立和擴大海岸公園範圍,才能保護碩果僅存的中華白海豚。

廣東有俗話稱為「烏忌白忌」,意味是一個壞預兆。此稱呼起源於廣東漁民,因為他們聲稱中華白海豚等海豚吃他們漁網中的魚獲。然而,一般漢語多寫作為「烏鱀白鱀」,鱀在古時的漢語中解作海豚,烏指黑色的江豚,白則指白色的白鱀豚。這兩個種類曾經經常被指破壞的魚獲。而在廣東, 烏指中華白海豚的幼海豚; 白則指成年中華白海豚,出現此不同意思可能是因白鱀豚不存在於香港和廣東。現今漢語中,海豚已不稱為鱀,而海豚逐字地解意為海豬,因豚在中文解作豬。

重大事件
1637年:中華白海豚在香港近珠江河口首先被冒險家彼得文地(Peter Mundy)發現,這是西方文獻最早有關中華白海豚的紀錄。
1980年代末:環保人士開始關注中華白海豚群。
1990年初:香港公眾開始關注中華白海豚。這歸因於香港國際機場的興建計劃。這是其中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填海項目——在北大嶼山附近的九平方公里海床進行填海,而當地是其中一個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所。
1993年初:有關香港國際機場興建計劃的環境影響再進行批估。這使香港的環保人士,如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中華白海豚的保育上引起傳媒的注意,而香港政府隨即開始資助中華白海豚的研究項目。
1996年:斐生博士(Thomas Jefferson)開始開展對中華白海豚的研究。
1997年:中華白海豚成為香港主權移交的吉祥物。
1998年:斐生博士的研究結果出版在「Wildlife Monographs」。同年,香港一些機構開始組織出海觀豚活動。
2000年: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開始對香港的中華白海豚進行長期觀察。記錄中珠江河口約有80-140隻中華白海豚。
2002年:臺灣發現中華白海豚的確實記錄。這個種群主要分布在苗栗、彰化及臺中沿岸,現被世界保育聯盟(IUCN)列作極危的種群。
2003年:廣西欽州市的三娘灣湧現大量中華白海豚,欽州市因此被稱為「中華白海豚之鄉」,北京大學於次年在欽州成立了欽州灣中華白海豚研究基地。
2009年9月25日:大約上午7時,臺灣苗栗縣通霄鎮新埔漁港的沙灘漁民發現有一隻白海豚擱淺,身長260公分,屬成年豚。
2010年:在臺灣,政府擬於彰化縣海岸興建國光石化開發案,預計在濁水溪口海域填海造陸超過四千公頃,亦將台灣白海豚洄游路徑攔腰截斷,馬英九政府在知道這個問題後曾堅持興建,吳敦義也認為臺灣白海豚會自己轉彎,使保育團體發起全民認股購地的環境信託活動,搶救瀕臨絕種、只剩不到一百隻的臺灣白海豚。2011年4月22日總統馬英九親自宣布不支持國光石化案在彰化縣繼續進行。
2017年,中國廣東珠海有人販賣疑似中華白海豚,珠海市公安部門與海洋農業和水務局介入此事,3名涉事村民被傳喚,殘存骸骨亦送往中山大學展開鑑定。另據涉事村民表示,該海豚為3月29日上午9時許在南水鎮附近海域發現,發現時已經死亡。

(以上整理自 維基百科)

作品的外形,和印象中熟悉的日系海豚作品有很大差別;但也許這才是正確的比例 (因為我們都習慣套用臉小身長的”帥氣”比例在擬真系蛋玩之上) 。

親子造型令人憐憫,只怕當今世上此情此景已難以看見。

 


回鶴齋藏書首頁 到本館入口! 到本篇文章最上端 到下一間展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