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第一座人類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而設立的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是此行的重頭戲。這個由當時的南非總統 保羅.克魯格所簽署而劃定的保護區,成立於1898年,佔地約2/3個台灣大的保護區,共有147種哺乳動物、114種爬蟲類、507種鳥類、49種魚類和34種兩棲類生物,更有高達336種植物…真是個廣闊的動物天堂! 時至今日,人類終於明白獵遊﹙Safari﹚比起狩獵,不但是長治久遠之道,更是國家可以賴以生存的經濟命脈!
↑左圖:出發前的留影,這位是我們的女導遊兼駕駛。從駕駛算起車子一共有四階,連駕駛加起來一行才7個人,視野非常的廣闊。 ↑右圖:團員之一的大姐,因為害怕曬傷與風沙,所以做如此精緻的台式裝扮。
↑左圖:Kudu 捻角羚﹙非洲大羚羊﹚。Abby說牠身上的花紋,很像是綁繩子的叉燒肉。 ↑右圖:「媽媽,我的頭上長出小小的角了!從今以後,我就可以保護您了。」這是頭頂剛抽出嫩角的公羚。
↑公的非洲大羚羊角會隨長度增加,而有著漂亮的彎曲,最長可達1.6公尺。牠們似乎對於獵遊的旅客們已司空見慣,就算車子距離很近,還是照常吃牠們的灌木叢樹葉。
↑White Rhinocrros 白犀牛 為了成分與指甲差不多的頭上角,而踏上了瀕臨絕種之路。白犀牛還時可見,但黑犀牛就沒見到了。犀牛是最常見的非洲五霸﹙Big 5,大象、犀牛、水牛、獅子和花豹﹚,也是我們看到的第一個驚喜。
這次特別帶了單腳架,一來是想說可以防身,二來就是要拍照用。但是因為光線足,VR防手震的功能又強;所以單腳架就讓這位攝影小姐使用了。
↑左圖:屁股上像是有靶一樣的Waterbuck 非洲水羚,看起來彷彿是要引誘人射箭一樣。其實很多羚羊與鹿類,很喜歡在臀部上做毛色的文章;這是有警告同伴「有掠食者接近」的作用。 ↑右圖:紅鼻樹兔,瞇著眼睛躲在樹叢間休息,紅色的鼻子與淡藍色的上顎是其特徵。
↑Giraffe長頸鹿 園內時常可見,卻百看不厭。優雅的身形與美麗的區塊斑紋,是最受歡迎的地方。左下那隻的角上有黑黑的毛是公鹿,所以右上方那隻是母的。 長頸鹿日文就叫麒麟,美麗的花紋與常常的脖子,讓人一下子就認得出來。雖然書上說花紋有迷彩的作用,但實際上看起來卻格外顯眼。因為有良好的眺望,所以斑馬、羚羊都喜歡與牠為伍。
↑Burchell’s Zebra 草原斑馬(巴氏斑馬) 一直很迷戀斑馬的黑白條紋,總有一種電音似的迷幻。不是黑皮長白毛,也不是白皮長黑毛…而是皮本來就是黑白相間的。
↑Chacma Baboon 狒狒 在保護區裡很常見,和猴子最大的分辨在於那長長的臉。小猴們鬧在一起,很是受到女生們的歡迎。每每看到路上有整群的狒狒逗留時,一定要逗留觀賞。
↑左圖:快離開公園的時候,黑人司機突然倒車,原來是看到路邊的豹紋象龜(Leopard tortoise)! 我從車窗往下望,看著牠美麗的背甲映著夕陽,瞧牠慢條斯里的啃著路邊的草,雖然隔著玻璃卻很能體會愛龜者的心情。 ↑右圖:炙熱的柏油路上,看到一隻變色龍緩緩爬過。蹣跚的步法配上獨特的腳爪,看起來煞是有趣。可惜因距離過遠與鏡頭焦段不足,只能拍到這種大小的畫面而已。
↑Impala 高角羚又名黑斑羚或飛羚。是克魯格國家公園中最常見的動物。左上圖是繼上野動物園的歐卡皮後,又拍到動物大便的鏡頭… 右下圖讓我想到網路上那首低級的詩:草枝擺啊,趕羚羊。(又…出言不遜了)
↑只是一個休息區,所見的昆蟲,卻比我隨便一個在台灣拍整天的區域還多!上個洗手間,竟然就可以看到10來種昆蟲;結果回到Abby身邊時,她還問我: 「怎麼那麼久?阿你是去大便喔?」
↑左上:在窗角用著溼泥做巢的長腳蜂。↑右上:連小便注視著窗台時,都能拍到螳螂。 ↑左下:這是台灣很少見的巨大步行蟲。↑右下:低頭望還有蛾與金龜子。
↑左圖:在河邊的石頭上,停了一隻鳥。本來以為是白頭鷹,結果拍照放大景觀後,才知道是顱鶿的一種(澳洲篇出現很多,不過頭不是白的。) ↑中圖:沙洲上的鳥類,使用了特殊的色調來改變味道。 ↑右圖:Marabou stork﹙非洲禿鸛﹚。烈日下,但見一群沒有頭毛的鳥族,一時看的頭上也跟著熱了起來…
↑Warthog 疣豬
↑左圖:Blue Wildbeest黑尾牛羚,俗稱角馬。東非大遷徙的主角之一,卻少被我們看見。出發前幻想的非洲動物大遷徙,到了這裡卻失望了。牛羚遠遠的悠哉著,看來根本不用遷徙。 ↑右圖:African Buffalo 非洲水牛。遠看非洲水牛的角,就像是個西瓜皮妹妹頭。
↑在一塊隆起的小丘上,四輪驅動車暫停遠眺。因為怕干擾或是被動物襲擊,這是唯一可以下車的地方。 除了認真的望遠找看看有沒有花豹外,還趁機與導遊合照一下。故意挑了一張拍完照要分開的畫面﹙左圖﹚,顯得格外有趣。
↑在克魯格吃中飯時,戶外滿是這種身披金藍羽毛的藍鵲,以及鮮黃色的「黑頭群棲織布鳥」。為了近距離取鏡,吃完飽肥後的我又溜回餐廳,拿了一些小麵包塊… 於是我就像童話中的白雪公主,腳邊滿是唱著歌兒的小鳥。﹙好奇怪的比喻﹚
↑African Elephant 非洲象 ,和印度象不同的是,非洲象是雌雄都有著長長的象牙。在動物園裡看到大象,就如同看一個慈祥的卡通人物;但在野外看非洲象,卻得敬畏牠三分。脾氣不能用「溫馴」來形容,而只能說是喜怒無常吧。
↑Hippopotamus 河馬 雖然動物園裡的河馬尋常可見,不過充斥著辛辣的尿騷味,急促的咀嚼聲,伴隨著肉肉碰撞的帊瘩音。 但是為了一睹野生河馬的丰采,相機拿到脖僵手酸,眼睛盯到望眼欲穿。但是牠老兄還是不願在眾目之下張個嘴現身。好不容易有離開水面的機會,卻又是距離遙遠;望遠端+照片裁切,只能有這般畫質呈現…傷眼啊。﹙右下角是掃描明信片得來的 ,Photograph Gerald hoberman﹚
↑傍晚的湖邊是可以看到許多動物的絕佳地點,不止哺乳類,鳥類與爬蟲類都會有不同目的而來此光臨。請看右圖左上角露出賊眼的尼羅鱷。
↑左圖:原本潛在水中像是枯木的鱷魚,在遊覽車靠近停妥後,卻忽然以閃電般的速度上岸,嚇的車上女團員花容失色而驚叫連連!我卻樂的抓到這個機會拼命連拍。
↑這兩張是在園內另一個休息站拍的,不管是地上漂亮的蜥蜴,或是木頭圍欄上的山麻雀,都是拍不完的驚喜。
↑左圖:獅子?不是從小看到大嗎?但是很抱歉,就是連獅子都沒有,只有腳印足跡的照片。回國後若有所失的檢討此次飛腳的遺珠之憾,卻發現連一隻肉食性的動物都沒看見。原來要看到大貓們﹙獅子、花豹、獵豹﹚是如此困難啊…!雖然女導遊努力找尋大貓的蹤跡,可惜還是未見獅與豹(非洲沒有老虎)。這是最沾上邊的了--獅子的腳印。 ↑右圖:Leopard 花豹,原以為花豹會常見,卻連個影子也沒有…不過在自然公園裡是很正常的,旅行社也不能保證一定看得到。望著每棵樹上的影子,脖子都痠了還是沒有,只好掃描明信片充數一下。
↑Vervet Monkey 藍猴,渾身灰毛白毛,哪來的藍猴稱呼?其實樓上的「紅鼻樹兔」,根本沒有這種動物,紅色的部份是牠的小鳥,藍色部份乃蛋蛋也;也就是「藍」字的由來。 動物實在很奧妙,哺乳動物有這種不自然的艷麗藍彩也就罷了,而且還是出現在蛋與鳥上!人類唯恐遮羞不及,還把器官藏在兩層褲子下,而牠老兄卻昭告天下位置所在… 妙哉妙哉!
↑左&中圖:這棵大樹是一群織布鳥的大型公寓,我們看的目瞪口呆;一是樹上數以千計的鳥群,一是地上一坨坨的白白鳥糞。由於上廁所一定要經過此樹,所以都會害怕的低著頭。 ↑右圖:這是離開園區時才發現…「都沒有拍一張有克魯格字樣的紀念照!」 於是趕緊在一個木牌前留影;不過這位黑人朋友並不是我們要求合影的,而是搶拍時他來不及離開。
請用1024*768瀏覽,檢視字型大小調整為「適中」 |